夜色如墨,华盛顿特区的街头灯火阑珊,偶尔有几辆车疾驰而过,尾灯在雾气中拖出一抹猩红。乔纳森·威尔逊坐在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角落,手边的拿铁早已凉透,笔记本屏幕散发着幽蓝的光,映着他略显疲惫的脸。他是个记者,或者说,自诩为真相的挖掘者,但在这个时代,真相像个被踩扁的易拉罐,值不了几个钱。今天,他约了林婉婷,一个在保守派圈子里颇有些名气的评论家,准备录一期播客,聊聊那位刚上台没多久的总统和他的“伟大复兴”。
咖啡馆里人声嘈杂,服务生忙着端盘子,几个西装革履的家伙在角落里低声争论股市,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焦虑的味道。乔纳森瞥了眼手表,林婉婷迟到了十分钟。他不意外,这种人总喜欢让别人等,仿佛时间是他们的私人财产。
终于,门被推开,林婉婷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剪裁得体的深蓝色外套,头发一丝不苟,脸上挂着那种自信到近乎傲慢的微笑。她一坐下,乔纳森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水味,甜腻得让人有点反胃。
“抱歉,路上堵车,”林婉婷说,语气里没多少歉意,“华盛顿这地方,永远在修路,永远修不好。”
“没关系,”乔纳森挤出个职业笑容,打开录音设备,“我们开始吧。”
---
录音机咔嗒一声,访谈开始了。乔纳森抛出第一个问题,语气尽量中立:“林女士,三个月前您说川普会把美国带回正轨。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您还这么觉得吗?”
林婉婷眼角微微上扬,像只猫在打量老鼠。她轻笑一声,语气从容:“我想,川普总统正引领美国迈向一个黄金时代。”
乔纳森在心里冷笑。黄金时代?这话像从宣传片里抄来的,空洞得像个气球。82天就改天换地?她当美国是块橡皮泥,想捏啥形状都行? 他没接茬,继续问:“但他的关税政策,还有俄乌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他动作太快,太猛,甚至有点霸道。您怎么看?”
林婉婷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您提到关税,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许多事情我们过去浑然不觉。比如,我每年回台北,街头几乎看不到美国产品,除了苹果手机——那价格,贵得让人咋舌!我从没想过,这背后竟是关税作祟。台湾对美国商品征收高达64%的关税!难怪美国汽车、自行车,甚至摩托车都贵得离谱。消费者得支付164%的价格,才能买到这些东西,还要加上遥远的运费。这怎么可能不贵?64%的关税,简直是将美国产品拒之门外。”
乔纳森一边记笔记,一边在内心嘀咕:64%?164%?这数字哪来的?她当关税是个统一税率,想报多少是多少?台湾的关税我查过,平均才10%左右,哪来的64%?再说,消费者付164%是把运费都算上了吧?这算法也太离谱了。 林婉婷继续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川普总统提出对台湾征收32%的关税,从原本的微不足道提高到32%。台湾有何反应?毫无动静。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对我们征了64%的税,持续了那么多年!况且,台湾还是我们的盟友,美国一直对他们关照有加,对吧?”
乔纳森敲字的手顿了顿,台湾没反应?她是没看新闻吧?贸易谈判哪有她说的这么安静,32%的报复性关税,台湾的商界早炸锅了。她这逻辑,像是把复杂的世界贸易当成了小孩过家家。
她语气更坚定:“那么,川普总统为何要掀起这场关税战?因为美国今非昔比,背负着30多万亿的国债!川普是个成功的商人,这点我们都承认。现在,他掌管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像一家债台高筑的公司。如何让它重现繁荣?只有两条路:开源和节流。而关税战,正是开源的利器。”
乔纳森低头敲字,30多万亿国债,关税就能解决?她当关税是印钞机?财政部数据我看过,关税收入一年才几百亿,国债利息都盖不住。她这开源,怕是开到天上去也填不了这窟窿。 林婉婷继续说:“我们早就被各国征收重税,持续了太久太久。现在,我们只是要求一点公平:我们对你们征50%的税,算是对等,怎么样?许多国家点头同意,因为他们对我们征税多年,早已心知肚明。他们过去是不是太过自私了?若非川普总统拿出那张巨大的关税表,我们怎会知道?我们怎会明白,外国消费者为何如此难以买到美国货?我们完全被蒙在鼓里!但现在,真相大白了。”
乔纳森差点翻白眼,巨大的关税表?她是把川普当超级会计师了?世界贸易哪有这么简单,一张表就能说明白?再说,外国消费者买不到美国货,也不全是关税的事,供应链、品牌竞争力,哪个不比关税重要?她这真相,怕是她自己脑补的。
林婉婷接着说:“既然真相已明,我们是否该支持川普总统?他的关税只是对方的一半。比如中国,他们对美国商品征67%的税,川普说:好,我们提高到34%,如何?他们却闹翻了天,强烈反对美国的对等要求。”
乔纳森在心里哼了一声,67%?又一个离谱数字。中国对美关税,平均才20%不到,哪来的67%?她这数据,是从哪本小说里抄来的?再说,中国闹,那是谈判策略,谁会乖乖认输? 她语气带点嘲讽:“好吧,川普总统说,那就再加点!他分得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欧盟也来谈判?谈就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过去,我们任由各国对美国征收重税,却毫无作为,他们的货却以低价涌入美国。我们在美国轻而易举就能买到中国货、欧洲货,尽管欧洲货贵得要命,但仍然触手可及,对吗?”
乔纳森写下“低价涌入”,便宜货涌入是事实,可她没提美国消费者有多依赖这些货。关税一加,物价飙升,超市里谁还笑得出来?她这逻辑,像是活在真空里。
林婉婷继续说:“至于台湾,嘿,台湾货和中国货都不贵——哦,不对,我说错了,它们都不贵!欧洲货贵,是因为它们本来就贵,对吧?没问题!但美国货根本进不去那些市场,因为关税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这就是关税战的根源。”
乔纳森内心吐槽,美国货进不去?她当美国货是万能灵药,谁都抢着买?市场决定了要重新回到办公室上班,哼!很多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他们说:‘我已经习惯了!’”
她语气里带点讥讽:“人都有惰性,对吧?谁不想舒服点,穿着睡衣过一天,总比西装革履轻松得多。有些人甚至觉得,能不干就不干。可在办公室,你就得做事!要是不干,团队可能会请你走人。这就是约束的力量,效果如何?当然有效!不只政府,连私营企业,整个职场文化都在变。比如,我们小区的垃圾公司,30年没变过,迟到、不来,都不跟你废话。可现在,他们会打电话,客客气气地说:‘普通垃圾我们马上收,回收的可能晚一两个小时。’这态度,以前从未有过!现在,私营企业都得把事做好,因为榜样摆在那儿。”
乔纳森敲下“职场文化”,垃圾公司负责点,跟川普有啥关系?她是把所有好事都安到他头上了?市场竞争、管理改善,哪个不比白宫重要?她这因果,硬生生拼出来的吧。
林婉婷继续说:“有位总统,凌晨三点开始打电话,他的团队三点就得准备好,清楚今天要干什么。普通人为什么不能八九点好好上班?这标志着文化的转变。别忘了,川普入主白宫才82天,两个多月都不到!如此深刻的变化,已在全国展开,这难道不重要吗?是,非常重要!”
乔纳森内心冷哼,82天就文化转变?她当美国是台机器,川普一按开关就变样?民调我看过,支持率还不是照样波动,哪来的深刻变化?她这故事,讲得比好莱坞还夸张。
---
访谈继续,乔纳森问:“国内政策很多人支持,但国外政策引发争议,比如俄乌战争。您怎么看?”
林婉婷语气带点悲天悯人:“川普和他的团队,唯一目标是停火。每个礼拜,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丧命,谁能承受?生命宝贵,他们本该建设国家,为何要死在无意义的战场上?白宫邀请泽伦斯基来谈,可他觉得英国国王也请了他,或许能从伦敦捞点好处。我不愿说人坏话,但他确实不太客气。我们想谈,他却直奔伦敦,拿了两百万。我们给了他多少?三千亿!这能比吗?”
乔纳森差点笑出声,三千亿?她是把美国预算全算上了吧?我查过,乌克兰援助才几百亿,哪来的三千亿?两百万也是胡扯,英国的援助也好几亿。她这数字,像是从肥皂剧里抄的。 林婉婷继续说:“所以他道歉了,回来继续谈。我看到这幕,心里很难过。乌克兰打了1000多天,损失惨重,为何不立刻停火,把错误全推给普京?事情不就简单了?但戏剧性的是,事情偏偏这么发展。所以川普继续谈,停火是目标,没错吧?”
乔纳森点点头,简单?俄乌战争牵扯多少利益,她当是街头吵架,说停就停?泽伦斯基跑伦敦是为拉盟友,不是她说的捞好处。这女人,把外交当八卦讲。 林婉婷说:“开始,普京说:‘感谢美国总统川普。’这戏剧性的转变,让他看到某种机会,就像打猎,看到对手弱点,他就强硬起来。所以川普得继续跟他谈,警告他继续下去的后果。川普已准备好,他跟普京打过交道,也施加过压力。他会继续施压,直到停火,非停不可!每天死这么多人,毫无道理,没理由继续这场无谓的战争。”
乔纳森写下“施压”,施压?普京连制裁都不怕,还怕川普几句话?她当国际政治是单人游戏,想赢就赢?这仗打了三年,不是她一句“无谓”就能抹平的。 她补充道:“但很多事不能在结果出来前公开。川普已将基本立场公之于众,就像关税那张表,相当透明。可谈判中,你进我退,总有些过程不能公开。否则,对手可能觉得丢脸,这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得一步步来,但我相信不会拖太久。现在全力以赴,泽伦斯基已不是问题,只剩一个对手,压力会更集中。中国的经济也不好,嗯,打仗1000多天,弄得一塌糊涂。若给个台阶还不下来,川普自有办法,我对他有信心。”
乔纳森内心吐槽,透明?外交哪有她说的这么简单,普京丢脸就会停战?她是把地缘政治当面子工程了?再说,中国经济跟俄乌有啥关系?这逻辑,硬扯得我都晕了。
---
话题转到关税,乔纳森问:“有人觉得关税太猛,小企业吃不消,90天暂停又被说成出尔反尔。您怎么看?”
林婉婷挥了挥手:“退一步,进两步,这是谈判策略。川普只有四年,他没时间慢慢磨,必须下猛药。国家问题丛生,不下猛药,四年后还是老样子,国债恐怕不止30多兆!我们能把30多兆变成三兆吗?他在急,他的团队在急,7700万支持者也在急。对等关税,比如10%对10%,不需要变,所以没变。64%对我们,我们回敬32%,52%对我们,我们回敬25%或26%,还是只有一半!欧洲、日本,哪个不是对别人征高税,自己却享受低税,多少年了?这事必须谈!川普暂停90天,就是给谈判留空间。很多国家会接受,因为这没道理。美国是大国,曾经富裕,总不能被当肥羊宰吧?我们也不觉得这合理,对吗?”
乔纳森内心冷笑,猛药?猛到小企业破产,消费者钱包瘪了,这药谁吃得下?90天暂停是策略,可她没提暂停前多少工厂倒闭。她这谈判空间,怕是留给大公司的吧。 林婉婷继续说:“再有,谈判是技术,也是艺术,更是心理博弈。大家都要活下去,我们要活,欧盟也要活。所以关税尽量定在他们的一半,算是优惠。对台湾,不止一半,电子产品还特意降了点,半导体免税。这够照顾了吧?还能怎样?”
乔纳森写下“心理博弈”,优惠?她当美国消费者是慈善家?关税一加,物价飞涨,谁来买单?半导体免税听着好听,可台湾的芯片厂早就跟美国绑死了,这优惠有啥用?
---
最后,乔纳森问:“中美关税战双方都加到125%,中国硬扛,您觉得川普会怎么处理?”
林婉婷眼神一亮:“一点都不意外!中国有粮食吗?过去,中国饿死几千万不是事,可今天敢吗?时代变了!可中国还有农业吗?多年征地盖房,农业在哪?十三亿人,每天要吃饭!粮食在哪?美国粮食能养活全球三分之二,这是事实!我们只谈吃饭,中国能撑多久?除非他们放弃政权!这关乎生死,还耍那一套,行不通了!关税不是问题,吃饭才是!这就是七寸!”
乔纳森差点被震住,但随即冷笑,养活全球三分之二?她当美国是世界粮仓?中国粮食自给率我查过,90%以上,进口不过补缺口。美国粮食重要,可没她说的那么夸张。十三亿人没饭吃?她这末日预言,也太好莱坞了吧。 他问:“中国摆出不谈的架势,是否出乎川普意料?”
林婉婷斩钉截铁:“因为粮食出口到中国,他们已对美国征税,从60多升到125%。粮食可不便宜了!十三亿人需要的粮食,天文数字!加上125%关税,他们吃得消吗?不 pliable metal,绝对没有问题。”
乔纳森在笔记本上敲下几个字:命脉、嘴硬。他没抬头,60多到125%?她又来了,这数字是她现编的吧?中国粮食进口我看过,巴西、阿根廷,哪国不供货?125%关税是贵,可没她说的那么夸张。天文数字?她当中国没储备,没计划?这女人,把贸易战当灾难片拍。 林婉婷继续说:“不进口怎么办?怎么解决吃饭问题?这不是小数字,得用计算机算!不觉得可怕吗?我觉得中国有点不知所措。他们自己吃得好,老百姓有没有饭吃,他们想清楚了吗?我们输出的不是污水、化妆品,是粮食!是维系生命的东西,不是奢侈品,是基本需求!你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开玩笑?中国可以从巴西买大豆,可吃豆子就够了?不用吃米、面?中国人的命是命啊!我们都急死了!我看到这情况,急得不行!我想中国的粮食部门,也急得不行。不是买点大豆就行,人要吃饭,米、面、小麦!”
乔纳森内心翻白眼,急死了?她急什么?中国粮食部门怕没她想的那么慌。巴西大豆、澳洲小麦,进口渠道多着呢。她这‘命是命’,听着悲天悯人,可现实哪有她说的这么脆? 她最后说:“这没什么牺牲!美国是医药大国!我们战胜了瘟疫,输出了无数疫苗,我们是医药大国!稀土更不是问题。我们从中国进口的真有用的东西很少!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便宜衣服,乱七八糟,不伤美国人生活品质,完全没有!我们出口的块那么大,他们的只有这么小,太不成比例了!”
乔纳森关掉录音机,礼貌一笑,医药大国?稀土没问题?她当美国药厂不靠中国原料?稀土供应70%在中国,短时间哪找替代?便宜衣服没用?她去问问超市,谁离得开?她这生活品质,怕是她自己的吧。
---
回到家,乔纳森打开电脑,整理记录。屏幕上,林婉婷的话一行行跳出,字面光鲜,逻辑缜密,可总少了点什么。他想起咖啡馆外的流浪汉,裹着破毯子睡在街角;想起新闻里工厂倒闭,数百人失业;想起X上愤怒的帖子,骂政府、骂政策、骂一切。
他叹口气,开了瓶啤酒,盯着窗外灯火。川普的“复兴”或许在路上,可对很多人,那路太长,太陡,半路就得摔跟头。林婉婷的豪言,像是布道,振奋人心,却掩不住裂痕。
乔纳森敲下最后一句:“黄金时代?也许吧。可眼下,普通人还在为明天账单发愁。”
他关上电脑,喝了口啤酒,目光落向白宫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像永不落幕的舞台,可台下观众,早已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