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主义(英语: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门政治理念及运动,其反对所有强制性的阶级制度。它认为国家对人民有害,本身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众多国家创建之前的史前时代,人们一直活在没有统治者的社会。随着阶级制度创建,对权威的质疑声浪也随之提高,但是拥有无政府主义自觉的政治运动于19世纪才正式出现。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思潮直卷全球,并为众多任务人解放斗争带来影响。同时内部涌现了各种不同的分支。
无政府主义者参与了当时部分革命,当中又以西班牙内战的CNT-FAI为著名例子,不过他们于1939年被国民军及其外部支援势力(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葡萄牙独裁政权、天主教会)所击倒,标志着古典无政府主义的时代落幕。在20世纪的最后数十年及21世纪,无政府主义运动又再卷土重来。
无政府主义会采用各种策略来达至理想,它们可分为革命式策略及演变式策略两大类。前后两者有相当大的共通之处。革命式策略旨在消灭压迫人民的国家和权威,在激烈程度上又以古典时代为高。演变式策略皆在展示无政府主义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实践及对之的批评,已影响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
对无政府主义的批评主要认为它内部存有矛盾、跟暴力有关,或视之为一种乌托邦理想。
目录
- 1 词源及定义
- 2 历史
- 2.1 史前时代及古代
- 2.2 近代
- 2.3 二战以后
- 2.4 现代
- 3 思想学派
- 3.1 古典
- 3.2 后古典与当代
- 4 策略
- 4.1 古典策略
- 4.2 革命式策略
- 4.3 演变式策略
- 5 关注议题
- 5.1 性与自由恋爱
- 5.2 教育
- 5.3 国家
- 5.4 艺术
- 6 批评
- 7 参见
- 8 参考资料
- 8.1 引用
- 8.2 资料
- 9 延伸阅读
- 10 外部链接
词源及定义
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一词源于希腊语“anarkhia”,意指“没有统治者”。该希腊语由前缀“a-”(即没有)及单词“arkhos”(即统治者或领导者)所组成。后缀“-ism”表示有利于无政府状态的思想潮流[1]。自1642年起,“anarchism”一词以“anarchisme”的形式出现在英语中[2][3];1539年起则以“anarchy”来表示[4]。法国大革命期间,参与其中的各个派别皆标签敌方为“无政府主义者”,不过当中有些派别与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者存有很多共同理念。部分19世纪的革命活动家(包括戈德温、魏特林)影响了下一代的无政府主义学说,但他们不会把自身的理念称为“无政府主义”[5]。
第一位称自身为无政府主义者(法语:anarchiste)的政治哲学家为普鲁东 ,这使得无政府主义于19世纪中叶正式诞生。自由意志主义一词在19世纪90年代于法国诞生以后[6],人们常把它视作无政府主义的同义词[7],这一现象仍见于美国以外的部分地区[8]。不过仍有人以自由意志主义特指个人主义自由市场的理念,把自由市场无政府主义称为自由意志无政府主义[9]。
尽管反对国家这一政治实体本身为无政府主义者的中心思想,但学者及无政府主义者仍很难对它下一个普遍定义,因为他们对此的理解会存有少许差异[10]。因此尽管定义无政府主义为“一系列希望社会依据自愿结社、自由、去中心化的理念来创建人际关系,反对权威及层次结构式组织(包括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主义等制度)”的学说可能是对的,但此定义与依据词源(没有统治者)、或像反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远超于此)、反威权主义(这是“后验”的结论)般的思想特性的定义一样,存有弊病[11]。
不过有关无政府主义的定义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元素[12]:
- 对非高压式社会的渴求。
- 对国家机关的抵制。
- 相信人性能使人类在一个非高压式社会中存活及进步。
- 对如何追求理想中的无政府社会的一套想法。
历史
史前时代及古代
在史前时代,并不存在一个在众人之上的权威。阶级制度在人们创建城镇之后才得以确立,于是便有思想家以无政府主义的理念回应之[14]。古代中国和希腊出现了最著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古代中国,像庄子和老子般的道家思想家便阐述了“和平地使国家非法化”的哲学无政府主义思想[15]。
同样,无政府主义倾向也可以溯源至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埃斯库罗斯及索福克勒斯以有关安提戈涅的神话故事,来证明国家与个人自主的冲突。索福克勒斯质疑雅典当局不断打压个人自由的合理性。犬儒学派反对人治(Nomos)及生于人治的机关,支持人们依据自然(physis)而活。斯多葛学派支持公民在没有国家的存在底下,依据非官方的友好关系来建构社会[16]。
到了中世纪期间,除了基督教欧洲及伊斯兰世界的一些禁欲主义宗教运动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外,社会没有其他的无政府主义运动。这一传统后来导致了宗教无政府主义的出现。在伊朗,祆教僧侣玛兹达克提倡创建一个没有君主制的平等社会,但他后来受到皇帝所处决[17]。
在巴士拉,一些宗教派别在布道中加入反对国家存在的内容[18]。欧洲的一些教派出现了反国家及自由意志主义的倾向[19][20]。这些思想是后来的宗教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先驱[20]。宗教无政府主义的理念随后成功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另一边厢,由于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开始盛行,所以社会亦出现了以理性及逻辑为基础的无政府主义理念[21]。
近代
法国大革命为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转捩点,当中反对国家及支持联邦制的情感开始萌芽。大多受此一情感影响的人为无套裤汉(下层次结构的老百姓)及激情氓流(无套裤汉内的激进派)[22]。一些有关无政府主义的推广形象促成了首位现代意义上的无政府主义者[23]。此后直到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结束以前,无政府主义一直处于黄金时期,当中又以古典无政府主义为主流。英格兰的戈德温透过在道德论证上把国家的正当性消除,来支持哲学无政府主义。施蒂纳的思想为个人无政府主义奠基。而在法国,普鲁东所提出的互助主义理论亦盛行起来[23]。
巴枯宁同样支持互助主义,并把其延伸至集体无政府主义上。巴枯宁的思潮以汝拉联盟的形式引进到1864年成立的,史称“第一国际”的工人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该协会的成立目的在于团结各式各样的革命思潮。由于它参与了当时众多的工人运动,所以知名度亦逐渐提高。及后马克思成为协会实际上的领导者。巴枯宁的追随者及一众互助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者所支持的国有社会主义,并主张政治上的不干涉主义,容许个人掌握少量财产[24]。巴枯宁的追随者跟马克思发生过激烈的论战。1872年,论战伴随着工人运动的正式决裂而结束[25]。巴枯宁之后作出了以下著名预言:若果这样一个政党由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权,它终将会成为对工人阶级的专政。在被开除出国际工人协会后,一众无政府主义者创立了圣伊米耶国际。在俄国哲学家克鲁泡特金的影响之下,无政府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出现了重合的趋势[26]。从巴黎公社的诞生中获得启发的一众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主张,人民应自由地结盟,盟内亦应按照需求向人民分发资源[27]。无政府共产主义对集体主义的主要批评在于,它认为集体主义必然会导致信奉者的对立[28]。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思潮直卷全球[29]。中国的一些学生引入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思想,并在此之上追随民主及科学[30]。东京亦吸引了一些具有颠覆国家思想的远东青年前往学习[31]。在拉丁美洲,圣保罗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一个据点,当中又以无政府工团主义为左翼意识形态中的主流[32]。这段时期的一少部分无政府主义者利用暴力手段来达至他们的政治目的。这种策略被称为行动宣传[33]。无政府个人主义者的政治表达和行为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解体及巴黎公社社员被处决和放逐后兴起[34]。尽管许多无政府主义者不从事任何的恐布主义行为,但他们仍受到迫害及污名化[33]。 同一时期,一些无政府主义者选择去偷取富人的财产,因为他们认为资本家不是财产的合法所有者[35]。
1917年俄国革命得到了无政府主义者的热烈参与。在革命期间,无政府主义者尽管对于革命本身存有担忧,但是他们还是选择支持之,联合红军一起对抗白军。不过他们在布尔什维克政权稳固后遭到清算。俄国中部的无政府主义者要不受到监禁或加入布尔什维克派,就要转至地下活动。圣彼得堡及莫斯科的无政府主义者为此逃至乌克兰[36]。喀琅施塔得起义和马赫诺于自由地区的扺抗就是当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一些著名例子。就在无政府主义者于俄国受到打压之时,两股对立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先后涌现——平台无政府主义与合成无政府主义。平台无政府主义主张把无政府主义者分成若干群体,以便进行革命;合成无政府主义则反对任何类近于成立一个政党的做法。十月革命及随后的俄国内战促成了布尔什维克派的崛起,对全世界各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构成了严重打击。许多任务人及活动家皆视布尔什维克的成功为一个模范,共产党数目在与无政府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运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增加。在法国及美国,大多数参与无政府工团主义运动的法国总工会和世界产业工人的成员最终退出了组织,转而加入共产国际[37]。
在西班牙内战中,无政府工团主义者及合成无政府主义者(全国劳工联盟与伊比利亚无政府主义联合会)再一次跟其他左翼分子结盟。西班牙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由来已久,无政府主义者在内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样举足轻重。为了防止内部的军事叛乱,武装民兵向农民和工人推广无政府主义,结果他们成功控制了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大部分农村,并使土地集体化[38]。尽管苏联在一开始时提供了有限度的援助,但它的介入始引发了无政府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间的一场激烈斗争[39]。
二战以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首年,无政府主义运动受到沉重的打击[40]。然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随即复兴。复兴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人们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失败,以及冷战期间的紧张局势[41]。这一时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融合其他批判国家和资本主义的运动为主,包括反核运动、环保运动、和平主义运动、新左翼运动、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42]。除此之外,无政府主义亦跟朋克摇滚运动有密切关系,像克拉斯和性手枪般的朋克摇滚乐队带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色彩[43]。尽管女性主义倾向一直以无政府女性主义的形式出现在无政府主义运动中, 但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的第二波女性主义里才开始蓬勃发展[44]。
现代
在人类步入21世纪时,支持无政府主义的人口亦有上升趋势,并对反战、反资本主义、反全球化运动构成影响[45]。同时无政府主义者因参与反对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八大工业国组织举办会议的示威而获得关注。一些参与示威的无政府主义派别会把行动升级至骚乱层面、试图毁坏他人财产或跟警察进行武力对抗。该些行动一般由多群去中心化的匿名组织(黑群)所进行,其他首创的组织性策略包括保安文化、联系小组、使用像互联网般的去中心化技术。1999年西雅图反世界贸易组织运动中的对抗为这段时期内无政府主义的标志性事件[45]。无政府主义的理念已影响了墨西哥萨帕塔及北部和东部叙利亚自治行政区(罗贾瓦)的发展[46]。
随着棱镜计划等大规模政府监控事件的曝光促使了密码学无政府主义的兴起[47]。点对点网络、区块链、3D打印等科技的突破也帮助了无政府主义的发展,这些技术使支持者更容易对抗中央政权[48][49]。这些科技的产物包括:去昵名而且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及交易方式,例如比特币及丝绸之路;去中心化的法律服务[50];昵名而且不能被篡改的意见发表平台,例如Steemit及Matters;通过生产3D打印枪械,更容易地获得生产避过枪支管制的枪械[51]。
思想学派
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学派一般分为两大传统类别——社会无政府主义和个人无政府主义,两者的起源、演化及价值观存有些许差异[52]。个人无政府主义注重消极自由(反对国家或社会控制个人);社会无政府主义则注重积极自由,希望能以其实现人的潜能,并宣称社会应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承认人应得到平等的权利保障”[53]。
除了上述主流思想学派,还有从理论上证明国家没有道德合法性的哲学无政府主义,但它没有试图证明以革命消灭国家的必要性。它是众多无政府主义思潮背后的理论基础,尤其是个人无政府主义[54]。哲学无政府主义可能会接受守夜人国家的存在,视其为一时性的必要之恶,但仍同时认为若国家的法律与个人自由存有冲突,那么公民便没有道德责任去服从它[55]。
为了回应无政府主义的内部派别斗争,马莫尔于1899年提出不带形容词的无政府主义,主张宽容地对待内部的不同意见[56]。它试图强调所有无政府主义学派共有的反威权理念,以便求同存异[57]。不同的学派或思潮现已不再独立存在,而是在彼此融合[58]。
在政治光谱上,无政府主义的位置一般处于极左[59],它大部分的经济和法律理念反映了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工团主义、互助主义、参与型经济的阐述[60]。由于无政府主义没提供一个有关世界的单一阐释[61],所以其有不同的类型,对无政府状态的理解和实践也有差异[62]。
古典
古典无政府主义始于互助主义及个人主义,之后开始出现不同的社会无政府主义学派,包括集体无政府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无政府共产主义。它们在“理想社会及其经济如何运行”上看法各异[64]。
互助主义始于18世纪英国与法国的工人运动,在经过普鲁东等人改良后便成了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65]。它关注的议题包括互惠、创建自由人联合体、自愿合同、联邦制、信贷和货币改革(改革至由人民银行监管)[65]。互助主义处于个人与集体无政府主义之间[66]。普鲁东把他的目标自定为“社会的第三种形态,共产主义与私有制的结合——我们称之为自由!”[67]。
集体无政府主义(或称无政府集体主义[68]),是革命社会主义中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其跟巴枯宁密切相关[69]。集体无政府主义者反对生产資料的私有化,主张其应集体拥有。他们亦同意以暴力革命来达至这个目标——先由一个团结的小群体使用暴力开始,来激发全体工人起义,强行使生产資料集体化[70]。但集体主义不会把影响范围扩至收入分配,工人的薪酬依旧按工作时数调整,不会像无政府共产主义般主张按需分配物资。尽管集体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同一时期兴起,两者皆希望创建无国家的集体社会,但前者反对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71]。无政府共产主义(或称共产无政府主义、自由意志共产主义)是无政府主义中的一套理论,其支持创建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化[72]、直接民主;支持创建志愿组织的纵向网络,及依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一方针生产和消费的工人委员会[73]。无政府共产主义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激进社会主义思潮中诞生[74],但这种思想直至第一国际的意大利分部成立后才首次确切地阐述[75]。在经过延伸和发展成组织主义与反组织主义后,克鲁泡特金理论的地位开始提高[76]。
无政府工团主义(或称革命式工团主义)是无政府主义中着重劳工运动的一门学说。无政府工团主义者认为,工会是一种能带来革命性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当工会革命成功后,新社会将没有资本主义与国家,并由工人民主自治。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工人团结、直接行动、工人自治[77]。
个人无政府主义是无政府主义运动内的一种思想流派,其特别强调个人及他们的意志,认为上述两者比起群体、社会、传统及意识形态等因素更为重要[78]。戈德温、施蒂纳、梭罗对这种思潮产生很大影响。个人无政府主义影响了各国一少部分的波希米亚主义艺术家及知识分子[79]、自由恋爱及生育控制提倡者[80]、个人天然主义者[81]、自由思想及反教权活动家[82],以至故意作出违法行为的年轻无政府主义者(这后来被称作罪犯无政府主义或个人收复主义)[83]。
后古典与当代
无政府主义是当代激进左翼社会运动的基础。当代无政府主义运动亦跟反全球化运动存有紧密关系[84],当中较著名的活动网络仍以无政府主义者为主[85]。该些运动塑造了21世纪的激进主义思潮,并使无政府主义更广泛地为人接受,令其出现复苏的迹象[85]。当代新闻报导在报导相关示威时较著重描述黑群的行动,使大众眼中的无政府主义更向暴力和混乱这两个既定印象靠拢,但这亦吸引了一些学者参与无政府主义运动[84]。无政府主义继续催生各种理念及运动。透过结合不同的概念,各种崭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亦得以诞生[86]。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当代无政府主义中仍具有重要地位,继续延续古典无政府主义的传统[87]。
由于当今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出现各种流派,所以当代无政府主义运动很难去概括[88]。尽管理论家和活动家已提出了“相对稳定的无政府主义者信念光谱”,但对于哪种信念为核心主流仍缺乏共识。于是评论者只好把众多思潮的共同内容描述一遍,不过每个流派在该些信念上仍有优次之差。比如性别平等虽为大多派别认同的概念,但在优次上,无政府女性主义者会把它排得较前,而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则排得较后[89]。无政府主义者一般反对以下具强制力的威权:“所有中央集权且依赖阶级制的政府(比如君主制、代议制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经济阶级体系(例如资本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封建主义、奴隶制)、父权制、异性恋霸权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帝国主义”[90]。
策略
无政府主义者的策略各式各样,但大多是为了两大目的——一是反抗建制,二是推广无政府主义者的伦理标准及理想社会形态,令“手段和目的统一”[91]。可把无政府主义者的策略分为两大类:消灭压迫人民的国家和机构的革命性策略,以及令社会思潮得以演变的手段[92]。后者反对暴力,并希望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达至无政府主义者眼中理想的社会,不过前后两者有相当大的共通之处[93]。
无政府主义者的策略在20世纪期间出现转变。他们于20世纪早期聚焦于武力斗争及罢工,当代的无政府主义者则会采取多样化的策略[94]。
古典策略
在古典时代,无政府主义者相对较为好战。他们不仅会与国家武装部队进行武力对抗(相关例子包括西班牙和乌克兰等地的无政府主义者军队),其中一些更视恐怖主义行动为行动宣传的一环。部分无政府主义者会试图暗杀国家首脑,其中一些成功杀掉之。 无政府主义者还会参与革命[95]。无政府主义者对暴力的态度具有一定复杂性及争议性[96]。无政府和平主义者认为手段和目的需要统一[97]。另外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则支持包括破坏或恐怖主义行为在内的直接行动。这一观点在19-20世纪尤其盛行,因当时部分无政府主义者视国家为暴政的体现,故认为一切反抗手段皆是合理的[98]。戈尔德曼及马拉泰斯塔支持有限度地使用暴力,并认为暴力只是对抗国家暴力的必要之恶。和平活动家兼无政府主义者卡特则认为无政府主义跟暴力不兼容,因为暴力跟国家有密切的关系,且在很多时候国家皆会透过暴力来获得认授。她认为由于现今国家能使用极大的暴力,所以武装起事或内战最终将导致人民生活在另一种极权之下[99]。
无政府主义者会积极参与罢工,但他们一般对正式的工团主义持反感态度,视之为改良派。他们视罢工为推翻资本主义及国家的手段一环[100]。无政府主义者亦会利用行动来加强宣传效果,例如参与裸体主义运动、依据友好关系来建构社区、参与出版事务[101]。
革命式策略
在现代,印度的起事无政府主义者博南诺因反对一切非暴力手段,而把19世纪后期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者探讨过的暴力问题带回主流讨论。博南诺及法国极左派组织隐形委员会皆鼓吹人们自行组织多个非正式的小团体,当中每个成员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他们会自行配合,以暴力破坏的形式反抗国家、资本主义等他们眼中压迫众人的事物。隐形委员会的成员于2008年被捕,并被控以多项罪名,包括从事恐怖主义活动[102]。
当今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暴力程度比以往为低。他们大多会在示威时跟警方进行武力对坑、把行动升级至骚乱层面,并抛出燃烧瓶,这在加拿大、墨西哥、希腊等地较为常见。激进示威者也会以黑群的形式出现,当中每个人都穿着黑色服装,然后当中一些会跟警方发生冲突[103]。不过他们不仅会跟权力机关发生冲突,还会参与对抗种族主义者及法西斯主义者的斗争。当法西斯主义者举行仇恨集会时,无政府主义者便会采取反法西斯主义行动,阻止集会进行[104]。
演变式策略
无政府主义者也普遍采取直接行动的方式以尝试达至他们的目标,包括以破坏和示威的方式去反对其眼中不公平的阶级制度,或透过创建公社和去阶级化的集体组织来实现他们理想中的自治[92]。 他们作集体决定时通常以反威权的形式进行,让所有人皆能对每一个抉择发表自身的观点,从而影响最终决定,这一种方法被称为横向主义[105]。当代无政府主义者一直在参与各种基层运动,它们不一定是完全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但或多或少都渗入了横向主义的理念,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他们亦会参与像罢工和示威般的群众运动。当代部分无政府主义者为了强调自己不依照传统策略(big-A anarchism)行事,而以新造词“small-a anarchism”代指自身的这种倾向。他们不会依照代表人物的思想来判断自身,反之自身的想法及经历才是判断的重点[106]。
无政府主义同质小组的决策过程在策略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07]。小组会在没有领导者的情况下,透过各种途径来达至粗略的共识。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在不推广某个观点的同时,促进小组达成共识。少数者通常会接受小组粗略的共识,除非他们认为提案与无政府主义者的目标、价值观或道德观念相违。他们一般只会成立20人以内的小组,以促进自主性及成员间的友谊。该些小组一般不会进行互联,只维持细小的人际网络。无政府主义者赞同并会参与罢工,特别是野猫罢工,因为它是没有领导者的罢工[108]。
当今的无政府主义者会以在线形式传播消息。过去则会用到报纸及杂志等介质,但由于发行等方面有一定门槛,故他们会改用门槛较低的互联网发布信息,并营运电子图书馆等平台[109]。无政府主义者还开发了各类软件,它们皆免费地予人使用。黑客行动主义者的理想与无政府主义者很像,特别是在保障公民免受政府监控方面[110]。
无政府主义者还会以回收公共空间的方式,建构社交空间,使相同理念者能够聚在一起。在像示威般的重要事件发生时,该些空间会被称作临时自治区(由哈基姆·贝提出的构想,能让无政府主义者展示自身的理想[111][112])[113]。无政府主义者视占屋为从资本主义市场手上夺回城市空间的方法,并能满足务实需要,故为直接行动的典范[114]。该些空间能让无政府主义者实践自身的想法及加强社会纽带[115]。并非所有无政府主义者皆对该些策略持相同态度,当代无政府主义者会在高度象徴性事件之下,进行混集嘉年华会狂欢元素的示威活动[116]。
关注议题
由于无政府主义是一门包含了各种流派的哲学理念,故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及策略方面存有内部冲突的情况并不罕见。无政府主义的多样性也使得世人难以为它下一个精确定义。譬如“无政府主义跟资本主义[117]、民族主义、宗教是否兼容”这一道问题便带有一定争议性。除此之外,无政府主义跟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工团主义的关系仍有一定复杂性。无政府主义者也可受到各种信仰;开明自利、人文主义、素食主义等思潮所推动。当中一些流派会批判文明、民主、科技等现象,而另外一些则选择赞扬之[118]。
性与自由恋爱
无政府主义者因反对阶级制度,而较为关注与制度相关的性与性别议题;无政府主义会分析及反对任何对性自主的压迫,因为这间接反映了传统强加于人身上的性别期望[119]。
在1890-1920年间,自由恋爱成了无政府主义内的重要思潮;现今其则以拥护多边恋及酷儿无政府主义的形式存在[120]。自由恋爱提倡者因认为婚姻法是以男性占优的形式确立,故反对任何形式的婚姻制度,视之为男性压迫女性自主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他们亦批评社会的既有秩序限制了女性的性自由及性愉悦权[121]。在运动参与上,他们会为想同床的同志伴侣们安排多间房子,坐言起行地支持自由恋爱这一概念[122]。自由恋爱思潮深深扎根于欧美各国。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参与运动时发现,自由恋爱并非完全没有负面影响,比如其能让人心生妒火[123]。无政府女性主义者支持自由恋爱、女性的堕胎选择权;反对婚姻制度本身。无政府主义者跟不支持无政府主义的女性主义者虽在选举权议题上有分歧,但大体上仍处于互相支持的关系[124]。
在20世纪下半叶,无政府主义融合至第二波女性主义里,并影响了某些女性主义思潮,使之基进化。在20世纪的最后数十年,两者皆在提倡女性及性少数平权,并积极拥护他们的自主性,使得部分女性主义思想家称两者出现了融合的迹象[125]。到了第三波女性主义,强制异性恋及性别认同开始进入无政府主义者的主流探讨,同时他们会以后结构主义视角来批判既有的性规范[126]。不过也有一部分无政府主义者拒绝这种思想——他们认为该些理念过于倾向个人主义,故此会使人放弃解放社会的理想[127]。
教育
无政府主义教育 | 公立教育 | |
---|---|---|
理念 | 教育是一种让人掌握自我的方法 | 教育是一种服务 |
管理 | 社区管理 | 国家营运 |
方法 | 实践学习 | 口头传授 |
目标 | 让人成为社会的关键一员 | 让人能为社会贡献生产力 |
无政府主义者对教育的关注可追溯至古典无政府主义兴起之时。他们认为普及教育能为个人及社会的自主奠下基础,故为互助行为的一种[129]。像戈德温及施蒂纳般的无政府主义者会反对精英教育及公立教育,视之为国家延续阶级特权的一种手段[130]。
1901年,加泰罗尼亚的无政府主义教育家和自由思想家费雷尔于巴塞罗纳创办了一系列以现代或进步主义思想为其理念的学校,以抗衡罗马天主教所控制的教育体系[131] 。费雷尔的学校创建在世俗主义之上、尽量不让教会及国家干预教育内容,并提供一个富有自主性的学习环境予学生学习(即在课程编配上学生能有更大的参与度)。费雷尔主要希望能对工人阶级进行教育。费雷尔所创办的学校最后在国家不断骚扰的情况下被迫关掉,而他本人亦于随后被捕。费雷尔的理念影响了美国一些以现代为名的学校[132]。俄国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托尔斯泰在其晴园创立了一间以农民的孩子为對象的学校。托尔斯泰这样解释它的主要原则:“唯自由,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133]。尼尔于1921年创办夏山学校,同样宣称要从压迫中解放人们[134]。所有以无政府主义为其主要理念的学校皆会遵从一个大原则——尊重孩童的自主发展,避免刻意操纵。但他们同样在“应否教授政治理念或阶级斗争”上面临两难处境。20世纪初期,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都没有采取政治中立的立场,但在接下来数十年,此一问题便一直困扰着他们[135]。再之后的数十年,像沃德、里德、古德曼般的无政府主义者开始把对公立教育的批判范围扩展,当中甚至包括质疑学校这一概念本身的论述,同时提倡一套注重创造力的教育体系[136]。
尽管大多无政府主义学校不能存活至今,但它们的理念已渗入至主流教育体系,比如尊重孩童的自主性及自由、以理性思考取代填鸭式教育[137]。
国家
反对国家及其结构是无政府主义的充要条件[138]。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国家是掌权者支配人民的工具,故认为不论整体的政治形态为何,皆没有合法性可言。他们认为国家的存在会使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生活,同时少数精英会拥有重大抉择的决定权。即使政府具备开放性及透明度也好,它的权威性依然依据其权力而创建,因为它仍具有胁迫人们的能力。另一项反对国家存在的论点则有以下论证:体制内的人员不论多么无私也好,也会以追求更多权力为目标,最终使人腐化。无政府主义者认为由于统治阶级与其他阶级存有很大差异,所以国家根本不是人民集体意志的体现[139]。
艺术
艺术跟古典无政府主义的关系挺为深厚,于该时兴起的艺术风格较受到无政府主义影响,未来主义及超现实主义便是当中两个例子[142],文学当中则以新浪漫及新末日幻想运动所受的影响为深[143]。像托尔斯泰及里德般的无政府主义者认为,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隔膜是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它会令艺术跟日常行为区隔开来,继使人们不能活得愉快[144]。另外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则鼓励以艺术为手段,帮助达至他们理想中的社会[145]。无政府主义者认为艺术有三用——首先其可用于表达对当下社会及阶级制度的批判;其次它可用于描绘他们眼中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最后它也可是直接行动的一环,比如用于示威行动当中[146]。
批评
哲学系讲师菲亚拉列出了反对无政府主义的五大论点。首先,他提到了无政府主义跟暴力及破坏有关,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于现实上(例如示威活动),还体现于他们的道德观上。第二点则是认为社会不能在没有国家或类国家政体的情况下正常运作,他们的主张会使人失去国家保护,令他们不能免受犯罪份子侵害。菲亚拉以霍布斯的利维坦及诺齐克的守夜人国家作相关论证。第三,无政府主义被视为毫无可行性的构想,或视之为一种乌托邦,因为国家几乎不可能灭亡——这一论点常会带出要人从体制内进行改变的观点。第四点则指无政府主义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它主张没人应受到管治,但若其为众人所接受,那么便会成为一种管治理论。除此之外,矛盾之处还在于它主张集体行动之余,又同时尊重个人自主,后者会使人无法采取集体行动。最后他提到了对哲学无政府主义的批评,表示所有论点皆被指责“过于薄弱”,同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仍然不见动摇迹象[147]。
在支持无政府主义的著作出版以后(比如西蒙斯的《道德原则与政治义务》),哲学无政府主义受到了学术界批评[148]。法律系教授埃德蒙森撰写了一篇文章,于当中反对哲学无政府主义三大原则,指它们都是错误的。埃德蒙森称,尽管的确没义务服从正常国家,但仍不能由此推导“无政府主义为必然的”的结论,国家在道德上仍有合法性可言[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