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水浒》这部小说的内容很熟悉,一生中读过次数甚多。据他自己回忆,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读物就是《水浒》。在主持新民学会期间,他建议同学会 友读一读《水浒》。在大革命时期从事农民运动的时候,他谈起过《水浒》和宋江的造反。在江西苏区的艰苦环境里,《水浒》是他爱读的作品之一。长征途中打下 一座县城,他急于找来《水浒》一读,以致警卫员误将一瓶水壶匆忙抱来。1938年,他对人说,《水浒》是中国人必读的三部古典小说之一。1949年后, 《水浒》是他书架上必备之书。直到晚年,在身体状况不好和视力大减的情况下,《水浒》仍是他爱读之书,并几次同人谈论他的看法。
在毛泽东的谈话、讲话和文章中,大量涉及到《水浒》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有关《水浒》这部小说思想性方面的内容。下面分项介绍。
1.梁山泊队伍由许多山头汇集而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反对攻打大城市,主张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分别建立一块一块的红色根据地,逐步连成一大块,形成对城市的包围之势,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曾说过:
《水浒传》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
2.李逵不注意政策。毛泽东在江西时,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文。其中针对红军指挥员中有“李逵式”的人物,他写道:
那些李逵式的官长,看见弟兄们犯事,就懵懵懂懂地乱处置一顿。结果,犯事人不服,闹出许多纠纷,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这不是红军里常见的吗?
1959年2月2日,在郑州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讲话中,毛泽东又谈到李逵的缺点,说他不注意政策,在打扈家庄时,杀了扈三娘家里不少人。自然,毛泽东是联系现实讲这番话的。
3.林冲棒打洪教头。1936年,毛泽东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论述战略退却的时候,引用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写道: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4.三打祝家庄。1937年8月,毛泽东写《矛盾论》,为了说明解决矛盾首先要“从调查情形入手”,就引用这个故事作例子。他写道:
《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 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 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1942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讲话中,借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强调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必须结合起来。因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 破”,孙立、孙新等假装投降祝家庄,里应外合,最后破了这个庄子。1942年10月,延安平剧院成立不久,毛泽东指示,让该院根据他在《矛盾论》中对三打 祝家庄的分析,创作剧本。为此,1944年7月初,正式成立了《三打祝家庄》剧本小组,并从毛泽东那里借来了一百二十回本《水浒》。毛泽东在听取创作汇报 时,指示该剧要写好这样三条:第一,要写好梁山主力军;第二,要写好梁山地下军;第三,要写好祝家庄的群众力量。1945年2月22日,《三打祝家庄》在 延安公演,毛泽东写信祝贺:“我看了你们的戏,觉得很好,很有教育意义。”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讲到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毛泽东借用这个 故事,提醒全党要善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5.朱贵开店。1938年,毛泽东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讲话中说,《水浒传》梁山上有军队有政府,也有保卫侦察这些特务工作。一百○八位高级将领中就有做 特务工作的。梁山的对面,朱贵开了一间酒店,专门打听消息,然后报告上面。如果有大土豪路过,就派李逵去拿了回来。
6.逼上梁山。1944年1月,毛泽东看了延安平剧院演出的京剧《逼上梁山》,连夜写信祝贺。该信如下:
(杨)绍萱、(齐)燕铭同志:
看了你们的戏(按:根据《水浒传》所述林冲上梁山经过改编的京剧《逼上梁山》),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历史是人民 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 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做了此种工作。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 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
敬礼
毛泽东
一月九日夜
“逼上梁山”也被毛泽东用来解释中国革命为什么会发生。1964 年1月,毛泽东在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自己原先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学教员,是被逼迫成为革命者的。他说:
革命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革命者,他们是被反动派逼迫革命的。
……
每次起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并不想去,但压迫者使他无路可走。
7.神行太保戴宗。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
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到城市去做秘密工作,不要像《水浒传》里的好汉,行不改名,坐不更姓,而是要改名换姓。梁山泊也做城市工作,神行太保戴宗就是做城市工作的。祝家庄没有秘密工作就打不开……
8.武松打虎。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回答一些人对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你们太刺激了”这个问题,引用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明对 反动派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毛泽东写道: 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 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9.白衣秀士王伦。在1955年10月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结论时,讲到对待犯错误的人,“要准许他继续革命”,不要心地褊狭,不能容人,搞孤家寡人。他举例说:
也不要当《水浒传》上的白衣秀士王伦,他也是不准人家革命。凡是不准人家革命,那是很危险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
10.拼命三郎石秀。1957年3月,毛泽东在济南和南京的讲话中强调,革命胜利后,党员干部仍要保持过去战争时期的优良作风。这次讲话的一部分内容,后 来整理为《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文,收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列举了一些革命热情和革命意志消退的现象,如争名夺利, 讲吃讲穿等等。然后写道: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11.智取生辰纲。1959年,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谈到《水浒》中的拦路抢劫、杀富济贫问题。这年3月5日,他在郑州的一次会议上,谈人民公社如何处理同 生产队社员的关系,讲了《水浒》书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7月23日,在庐山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他再次提到这个故事,以说明应纠正“共产风”。毛泽东 说:
宋江立忠义堂,劫富济贫,理直气壮,可以拿起就走。宋江(晁盖)劫的是“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无碍,刮自农民归农民。我们长期不打土豪了。打土豪, 分田地,都归公。那也取之无碍,因为是不义之财。现在刮“共产风”,取走生产大队、小队之财,肥猪、大白菜,拿起就走,这样是错误的。……主要是干部,不 懂得这个财是义财,分不清界限。
12.梁山泊队伍被招安。从1952年到1960年,曾有人三次在报刊上提出,宋江是农民革命的叛徒,接受招安是背叛革命,从而引起了争论。最后占主导地 位的观点是认为他属于起义英雄,受招安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阶级局限以及为国效力的民族意识。1964年后,这方面的文章大多对宋江形象持否定态 度。《文史哲》1965年第3期上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认为:宋江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刀笔小吏,是一个念念不忘招安的投降主义者,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1965年7月,《光明日报》总编室将这些讨论情况以《古典文学界对〈水浒传〉及宋江形象讨论的若干情况》为题,编入“情况汇编”。毛泽东阅读了这份材 料。到了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接见部队领导的谈话中,劝人们读古典小说,提出:“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据一位毛泽 东晚年一直在其身边工作的同志回忆,1974年她读《水浒传》,毛泽东也曾对她说过宋江是投降派,搞修正主义。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又一次评论 《水浒》,对宋江是投降派这一观点做了更充分的发挥,他说: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
《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水浒》一书是极为熟悉的,他可以信手拈来,引用其中的故事说明问题。毛泽东1975年8月14日评《水浒》的谈话,是 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背景下进行的。这次评《水浒》,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军队,人人都在评《水浒》,批宋 江。这样一来,评《水浒》既不是文学评论,也不是史学讨论,而变成了评古论今的一场政治运动了。
毛泽东品评《水浒》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