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写了篇小文章,讲评了一下著名经济学家魏参事。文章于昨天下午13点26分发出。今天早上7点查看,占击量达到8万6千。不过,此后立即下降了,半天点击量增加还不到一千,这种不正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哪出了问题。不是我们的文章写得不好,也不是网友不喜欢看我们的文章。
文章发出后,照例受到一些人的攻击。比如下面这位:
有谁认识这位刑先生吗?给我提供一下有关情况。
下面,是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贺先生的观点:这是完全错误的措施,相当于“你敢打你老婆,我就打我老婆。”美国提高关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就不应该也砸自己的脚。正确的反制措施是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实施单方零关税。
贺滨,是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特邀研究员”。其人其他情况,网上查不到。据豆包,贺先生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中欧工商管理学院。1997年在北大纵横、瑞城集团等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做过高管和合伙人,2004年起做独立企业管理顾问。2012年起,关注医疗行业,参与部分医疗行业重大课题研究,为财新杂志等媒体撰稿,在国家审计署等政府机构做过多场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据我的经历,似乎,有些政府机构很喜欢找这类学者做专题报告。
2019年6月,中国十部委曾经联合出台一个文件,主旨是“严控公共医院数量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6个月后,2020年初,这个文件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实施时,春节前夕,中国突然爆发全国性新冠疫情。幸亏这场疫情,公立医院体系还没有因这个文件而解散,中国还能动员数万医疗人员星夜驰援武汉,遏制了疫情扩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此后,同样因为这个文件没有来得及充分实施,中国还能充分动员全国各地医疗人员,广泛参与全民抗疫。如果这个文件出台早上几年,公共医疗体系被“社会办医”充分取代,那么,中国人民能不能打赢这场疫情,多少人会死于这场疫情,“国际社会”如何对中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乘人之危,“社会办医”如何袖手旁观,还真不好说。
不知道,这位物理学出身、2012年开始关注医疗行业的学者,是不是参与了2019年十部委“给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联合文件的起草论证工作。或者,参与了反对这项政策的工作,如果是,那么,此君功莫大焉。
关于最近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关税一事,中国政府的应对,是4月4日宣布,“4月10日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商务部,还有其他多项举措,兹不赘述。
贺先生的高见,显然与中国政府的反应不在一个调子上。
就在特邀研究员贺滨先生发表他关于中国应对特朗普高关税的高见不久,我判断也就两三天时间,4月6日,北方日报客户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被正式撤销。
不知道,这个撤销,是不是因为贺研究员关于中国反制美国关税战的高见。如果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应该给社科院点赞:一是态度坚决,二是反应足够快。
那么,魏参事呢?魏加宁的观点,我看其性质和影响,与贺研究员相差不多,甚至有过之。
不知道,参事室会不会模仿一下社科院,也作出相应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