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1月31日写了一篇微头条:现在的一切丑恶都是私有化造成的。
此微头条,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但是也有个别人提出反对,他们并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提出让人信服的反对意见,而是,发出一种具有个人攻击性的留言。
其中一位账号叫《房子326》的留言:既然你喜欢公有制,把你家东西都上缴吧,留张床被留个饭钱即可!
还有一位账号叫账号《邻居老王》的留言与前面那一位的留言基本是一个意思:先把你家财产拿出来共济,取消私有制。
就这一句留言,足以暴露这些向往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人士的无知。主要是说他们对基本常识上的无知。
再看这两人的账号,一个IP地址山东,还是本人的老乡,一个IP地址福建。开始我还以为是年轻人,缺少基本知识,没打算理他们,看了他们的主页后,才发现都是四、五十岁的成年人。
都这么大岁数了,其中一个还是本人的老乡,看在老乡的份上,有必要给他们普及一下基本知识,否则的话,他们还以为自己说得再理,还会到处宣传他们这种无知的留言,到处丢人现眼呢!
如果不给他们普及一下基本知识,他们就会一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们就会一直顽固的坚持其错误的观点。他们还自鸣得意地认为:你看,我一句话问的他无话可说了吧?
之所以我要给他们普及一下基本知识,是因为我认为他们由于无知才错误,还属于可教育和挽救的对象。
第一,先给他们普及一下什么叫公有制?什么叫私有制?
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制度。在公有制下,生产资料和产品由公共机构或集体共同管理和分配,个人不得私自占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因此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私有制也叫非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私人企业所有的一种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在这些经济形式中,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个人或私营企业管理和分配。
非公有制企业: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同样具有法律地位,但它们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等。
第二,我们再来普及一下,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生活资料?
这个问题就是我说以上这两位无知的关键点,就是因为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生活资料?他们甚至将两者搞混淆了,才会有这种无知的留言。
什么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部分。劳动资料是指人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的总和,如生产工具、土地、建筑物、道路、运河、仓库、机器、设备、厂房等3。劳动对象则是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如钢材等。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其中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2。同时,生产资料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成为特定生产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不同,生产资料也具有不同的性质。
我们说生产资料公有,就是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就是私有制。
什么是生活资料?生活资料,亦称消费资料、消费品。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营养品、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按使用时间长短分,有一次或短期使用的普通消费品和可供长期使用的耐用消费品。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两个基本的经济范畴。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运用决定了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分配,而生活资料的供给又影响着生产资料的需求和生产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第三,我们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打天下,建立新中国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这里所说的生活幸福,就是让人民群众拥有丰富的生活资料,只有生活资料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生活幸福。
决不是剥夺人民群众的生活资料,更不是像他们留言中所说的“既然你喜欢公有制,把你家东西都上缴吧,留张床被留个饭钱即可!”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的主要矛盾通常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由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所规定和制约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明确规定的。
因此,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我曾深入探讨过这一问题,认为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以上这两人的留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这些主张私有化的人,既无知,又可悲,还可笑。
建议网友将我这篇文章转给以上两位博主,让他们好好学习一下,反省一下,但愿他们有所醒悟,起码别再这么无知了。
如果他们真有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写一篇批驳我的文章,真理不辩不明嘛!
www.haizi.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