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是不可能真正解放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是自我解放的必要条件。
又一个全国科普日过去了,可以借此机会回顾一下我们是不是又学到了一些新的科学知识,比如,我们是不是学会了看CT?
CT是目前西医常用的检查手段,医生也常常用CT来解释病情。所以,学会看CT是有必要的。否则,连医生的解释都听不明白。至少应该明白医生说的是什么吧。这个自我要求不高吧。
学会看CT?听上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医生都不是个个会看CT,让一般人学会看CT?
治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具备必要的CT方面的常识也是必要的。比如,CT的反映出来的东西往往和患者感受的病症是一致的。两者往往可以和需要互相印证。在CT上看到的东西往往需要患者症状和感觉验证。所以,认为看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人,都应该学会看CT。都应“久病成医”。
先不说上述说法是不是真的完全正确。姑且把上面的话分析一下:
- “基本上不太可能会看”的意思应该是:不是完全不能学会看CT。所以,还有学会看CT的可能的。实践出真知,能不能学会看CT,试一试才知道。谁敢说某一个人就肯定学不会看CT呢?就像,谁又敢说某一个人就肯定能学会看CT呢?这种事情,得试几次才更搞清楚。
- “首先你必须清楚人体的解剖”。据说,解剖课是医学院的必修课。先不说是不是每个医学院学生都真的上过解剖课,也不说每个学生把该看到,该看明白的解剖都看到了,都看明白了。假如说每个学生都把解剖课学得很好,就真的会看CT吗?现实不是这样。CT是计算机技术,单就计算机技术这样一关,虽然这个门槛并不高,可以说很低,可也不是每个医生可以过去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不会操作CT应用软件的医生。但一个合格的医生又必须的得过计算机这一关。所以,真的清楚了人体的解剖也未必能会看CT。医生必须起码会使用那个CT的操作软件。而每个医生,每个人对软件的使用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医生忙,看得患者多,或许就可能没有患者看自己的CT认真。认真和不认真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不是吗?
话再说回来,解剖如果能真的能够解决共性方面的问题,那它是否能真的解决个体差异这样的个性方面的问题呢?恐怕不能。循证医学的出现,至少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不能。至于在实践上,就更不难证实了。理论在实践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可现实的医学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唯心主义随处可见。
所以,清楚人体的解剖,特别是清楚不同个体的解剖,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还得用其他方法去实现本想通过清楚解剖达到充分利用CT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医患都看CT,通过会诊看CT等等方法达到这个目的,避免出现疏漏。
- “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这个过程或许真的十分漫长。达到“阶段性的”会看CT,多漫长,没有说明。再说,学习哪有不漫长的。但好在说了“如果特别好看的比如吞了个钉子什么的一般也可以一下就看得出来的”。好,那就从“一下子就看得出来”的地方开始学看CT吧。用到CT的病,很多是不短暂的。所以,有必要学会看CT。如果碰巧遇到了本应该“一下子就看得出来”的而没有“一下子就看得出来”的情况,会看CT岂不是一件好事?再说,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看CT,或许,会学得会更好,会学得会更快,会学得会更有针对性……
战胜疾病,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努力,有助于降低居高不下的“误诊率”。再说,如果选择了离开CT就不行的这条求医之路,学会看CT也应该成为患者努力的一部分。又一个全国科普日过去了,学会看CT了吗?实现科普是离不开行动的。在专业和常识界限更加模糊的今天,从小事做起,努力用知识和智慧解放自己。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