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归正在将给世界带来强烈的冲击,遭受冲击的无非是具体的人与事。目前在“事”的方面讨论评价比较多,诸如什么提高关税、领土扩张、俄乌战争、中东战争以及退群等;相对而言,针对具体的“人”则谈论不多,大都予以回避。但是,任何事情都既要对事也要对人,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不妨看看特朗普冲击波到底将波及哪些人,究竟将成为谁的危机?
首先,特朗普冲击将成为拜登及其政治团体的危机。特朗普这个人历来睚眦必报,他再度上台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拿前总统拜登及其支持者开刀,毫不顾忌地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目前,特朗普已经开始相关行动了,具体举措包括废除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解雇拜登所雇佣的政府官员,以及对拜登时期的一些事项进行司法行政调查等。这些动作预示,对拜登及其执政团队大规模清算的行动将持续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至于拜登前总统及其集团将在多大程度上倒霉,或者因之而倒上多大的霉,那就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其次,特朗普冲击将给泽连斯基当局带来危机。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泽连斯基当局一直针对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进行着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诠释。他宣称,乌克兰之所以勇敢迎接而没有避免这场战场,并非单纯地要保家卫国,更重大的战略责任与历史使命是捍卫西方的民主、自由与安全。泽连斯基当局如此这般地把乌克兰摆在西方世界救世主的位置上,接下来的逻辑自然就是西方对乌克兰应该感恩戴德,应该不计代价地援助乌克兰。但是现在,特朗普发出了必须结束这场战争的指令。特朗普以无情的现实理性证明,现在美西方不需要这场战争,更不需要乌克兰来保卫。在特朗普看来,这场战场本来就是一些愚蠢的人实行诸多愚蠢行为所导致的恶劣后果。为此特朗普本人屡屡宣告,如果他在台上,就不会发生这样糟糕的事情。
由此一来,指望特朗普的美国会继续力挺乌克兰泽连斯基当局就完全不可能了,这对乌克兰不啻是一场灾难。失去美国的支援,不但战场形势岌岌可危,而且泽连斯基当局的政治生命也将岌岌可危,甚至连泽连斯基本人的未来都岌岌可危。一旦下台失势,泽连斯基在乌克兰还呆得下去吗?还能跑到特朗普执掌下的美国那里避难吗?因此,在特朗普的冲击下,现如今泽连斯基本人一定在冥思苦想,未来他本人应该到哪里流浪避难才好呢?
再次,特朗普冲击也构成某些中国人的危机。特朗普在选举中战胜哈里斯所代表的拜登集团,曾令相当一些中国人心碎,他们为此难受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劲来。但这些人的遭遇不会仅仅到此为止,今后特朗普总统还将令他们日子难过不已,使他们持续面临相当突出的危机。这些人有“润人”,这些中国的“润”人在美国将不受待见,有遭遇遣返的可能;还有“公知”们,特朗普撕掉民主、自由的伪装,令他们今后只能裸奔一般行诸于世,因而相当心痛难受;也有中国的买办“带路党”,他们被断了狗粮,一方面要遭受实际的经济损失,一方面还被特朗普的美国所唾弃,今后的日子注定凄惶;还有大量存在于中国的亲美崇美恐美势力,特朗普让他们在中国人民心中越来越臭,再想挟美自重,今后恐怕也越来越难了…...种种因为特朗普而造成的思想与情感煎熬,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深度纠结在这些中国人的心中,由此所造成的精神痛苦非常难受,并且也找不到什么管用顶用的好药。
当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真的都没什么,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上述这些人本来也没有什么人类价值,说得不客气点,不过是一堆又一堆的社会垃圾而已,不要说遭受冲击,就算被埋葬,也无关宏旨大雅。
真正具有历史和战略价值的是,特朗普将给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带来空前深重的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性质,可以简单地说,就是现如今霸权帝国的统治集团完全不知道今后美国将向何处去,美国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历史方向了,这是最根本、最深刻的危机。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霸权越来越寡助,而不是越来越多助
志得意满的特朗普总统已开始展现他的新殖民主义行径,那就是要推动美国做新的战略扩张。根据特朗普的理解与逻辑,过去赢得冷战后的那种扩张没有实质意义,没有给美国带来明显的红利,相反却在许多方面让美国陷入被动困境之中。不得不说,事实确实也是这样,美国冷战胜利的红利事实上几乎是昙花一现。因此,特朗普要开启新的帝国殖民扩展,要真正地将美国做大做强。特朗普的设想与规划已经很清楚,那就是吞并格陵兰、加拿大、墨西哥等,控制巴拿马运河......果真做到这些,则美国的战略实力必将发生一场大飞跃,将如同破茧重生一般,长出一个更大更强壮的新躯体!
但这样做显然将颠覆美国同欧洲的关系,将深度打烂既有的世界秩序与全球架构。为此,目前特朗普集团已经在大造相关舆论,新上任的国务卿卢比奥在1月22日明确宣告,战后国际秩序已经过时了,美国新政府将放弃自由贸易,要再造新的国际秩序。这就意味着,霸权美国将赤裸裸以自我为中心,放弃所谓的“价值同盟”,以霸权的利益为依据,打击压制一切与此相悖离的国家,包括所有盟友都在其内。
这样的新殖民主义行径从根本上颠覆了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基本战略逻辑与路径。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世界战略就是拼凑最强大联盟,美国主导联盟,而联盟统治世界(冷战后时髦的说法是“美国领导西方,西方领导世界”,也是国际政治术语中的所谓“多边主义”)。这必将导致与霸权同行通路的盟友越来越少,这样的美国将越来越失道,而不是越来越得道,因而将越来越寡助,而不是越来越多助。但是,这样的美国真的能有前途与出路吗?在战略逻辑上这算不算饮鸩止渴?霸权的统治集团正为此而发生严重的纷争与慌乱。
第二,美国的制度优势已经昨日黄花
曾几何时,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拥趸仰望者都以美国为自己的精神祖国,都以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经典样板,美国的制度优势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灵魂的宿主,二者之间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但现如今美国的制度优势在哪里呢?
现如今人们都已经清楚地看到,眼下的美国可谓问题成山,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族群,到处都是困难,内外都有危机。如果就事实与案例进行列举的话,无论是美国人自己还是外部的旁观者,任谁都可以说上一大堆。可如果进行深入拷问,美国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人为的主观原因还是深层的客观原因,则许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有人把问题归咎于拜登,说这是拜登无能造成的;还有人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认为是特朗普胡闹所致;更有人深挖到克林顿、小布什等人身上,如此等等,不过都是政治斗争的把戏,也都属于以偏概全、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真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制度体制出了大问题。在一个好的制度下,大问题能变小,小问题会得解;而在一个不好的制度下,小问题将变大,将变得越来越无解,这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常识。现如今美国之所以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重,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体制的优势已成昨日黄花、风光不再。这既符合矛盾发展向反面转化的基本原理,也是霸权寄生腐朽本性的必然反映。对此,特朗普其人应该心知肚明。
事实上,在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比竞争中,美国已居于明显的劣势。正因为这样,所以特朗普总是拿中国来对比美国,总是拿中国来说事。他深知,如果不在制度上重振美国挽回颓势,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实现MAGA,无疑就是天方夜谭。所以特朗普在政治上的第一要务,就是大刀阔斧地推进国内的制度改革,这样做本身就是对美国所谓制度优势的自我否定。同时,特朗普的举措也充分说明,美国在制度上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一概都是这样。多年来美国政治恶斗与经济危机的现实也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如今的美国已经失去了政治优势,还正在失去其经济优势、军事优势和科技优势。因此完全可以说,霸权已经陷入制度性的危机之中。如此这般情景,让整个霸权统治阶级焦躁不安,日益疯狂无序。
第三,霸权美国已经无可奈何地走上历史的下坡路
显然,现如今的霸权美国绝非走在历史的上坡路上,这应该是当今美国社会上下最大最广泛的共识,所争论的问题只在于该现状属于暂时现象还是历史大势。
人们都知道,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任何一个帝国、任何一种制度都要经历从勃兴到衰落的过程。在古代的中国,这样的一种历程被人们称作“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在西方世界,则表现一个接一个帝国霸权的崛起、替代与湮灭,自古以来先后有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帝国、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等这样走过,这也是一种规律性的历史演进。现在,人们则把全部的目标聚焦在美利坚帝国身上,这个帝国也注定难逃这样一种历史周期率。问题在于,它现在正处于哪个历史阶段,是仍在上升阶段,还是平台期,还是已经走上历史的下坡路?
这就需要进行高度的战略综合与深入的历史与战略研判,这里只能概括地强调如下几点:
一是上下复杂矛盾交织,总体上处于无解状态。目前看,解决美国社会矛盾的理论建构不见踪影,而现实方案更是五花八门、不着边际,各集团为此争斗激烈,如同不同动物共拉一辆车,陷入严重的内耗之中。
二是现如今美国内外冲突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遭遇对重振美国并非福音,大环境不是和平发展的时期,美国将深陷各种冲突的漩涡重中难以脱身,今后还将是过度支付自身的资源与精力,战略上将长期处于“过劳”状态(顺便说一句,特朗普对此认识清醒到位)。
三是分化裂变激化。现如今的美国绝非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美国,相反,内部的政治与族际撕裂正愈演愈烈,内部的竞争变斗争,斗争从非暴力向暴力发展,亦即斗争武力化、武装化的倾向日益突出。日暮途远的特朗普采取大刀阔斧的手段举措,对此雪上加霜,将急速加剧上述情形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以至于在其任内四年内,美国会不会发生大规模叛乱都存在危险的不确定性。由此导致美国政治与社会治理成本更加难堪重负,36万亿美元的国债将继续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除了最后的爆炸之外,完全找不到任何可期待的未来。
因此,对美国这个现代帝国的总体判断是,它既不是处于上升段,也不是在平台期,而是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在历史的下坡路上。
就今后四年而言,特朗普当局必将把美国内外搅得人仰马翻、天翻地覆。四年后结果如何,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