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统帅部也拟定了“济南会战计划”,其方针为:
华中国军为增强战力,堵匪流窜,逐渐削弱匪军力,准备大举进剿之目的,将主力分置于陇海、津浦、平汉及汉水、丹江各要点,编组进剿兵团,先充实战备。在整备未完成前,全般战略暂取守势,在战术上则仍取守[攻]势,配合绥靖区积极清剿,肃清散匪、残匪、潜匪,消灭其地下政治组织,巩固我地方政权,建立总体战之基础。一侯整补完成,实力充沛,战力较匪优势后,立即大举进剿,分别围歼匪军,尔后再准备进出华北地区。
本计划进剿准备时间预定三个月完成(三十七年十月底),进剿实施日期另定之。[1]
不客气地说,这个方针基本上是个梦呓。
——特别是“分别围歼匪军,尔后再准备进出华北地区”。
计划中关于徐州方向对济南守军应援的指导要领为:
如陈(毅)匪北窜鲁西,即以杜聿明兵团施行猛进,不使有整补之机会,同时依情况以黄百韬兵团进剿苏北或鲁南之匪;当陈匪主力越陇海路南窜时,以四〇师(李振清)为基干,配合地方武力秘密进出濮阳、范县等地区,袭击匪积集主地,予以破坏后,迅即仍回原防。[2]
关于济南防务部分的指导要领是:
A.济南防备应尽量缩小防御圈,守备要点;
B.控制强大预备队,采机动防御,依火力及机动部队之出击以歼进犯之匪;
C.注意夜间防御战,勤加演练。[3]
这是拿出来下达的计划,而事实上当时国民党军上上下下不少人——包括济南守将王耀武本人,都认为济南与其保守,不如放弃。王耀武本人早在五月间就当面向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撤往徐州,被蒋所拒斥[4];济南战役发起的两天前,美军顾问团团长戴维·巴尔少将还在建议“退出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而国民党军统帅部的回答是:虽然济南完全被包围和孤立了,但粮食仍正在从四乡运到该处;另有一师人将空运济南,以协助进行防御。戴维·巴尔少将对此嗤之以鼻:“该城已等于失陷了,这无异使国军增多一师人的损失而已。与其要再空运军队去,毌宁把济南现有的守军空运于徐州”,蒋介石却回答:“由于政治上的理由,济南是山东省会,必须防守”。[5]
——南京那个军事检讨会议,差不多算是白开了。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
济南北靠黄河,南倚泰山,东西两面较平坦开阔并有少数山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济南的城防工事早在日军占领时期就具规模。1946年1月王耀武到济南后,又在日伪军原有工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扩建和完善,修筑成拥有众多支撑点的永备、半永备型城防体系。整个防御由外围防御地带和基本防御地带构成。外围防御地带以齐河、长清、张夏、仲宫、王舍人庄等据点为警戒阵地,并依托鹊山、华山、茂岭山(今名五顶茂岭山)、砚池山(今名燕翅山)、千佛山、马鞍山、腊山、药山一线构筑主阵地,纵深达10多公里,由160个支撑点组成。基本防御地带,以商埠为第一线阵地,外城为第二线阵地,内城为第三线阵地(即核心阵地)。在各阵地上,都储备了大批弹药、粮食。
然而仅仅8个昼夜,这个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坚固设防的省会城市即被攻克。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计歼国民党军第二绥区司令部,整七十三师全部(辖十五旅、七十七旅);整二师全部(辖二一一旅、二一三旅);整三十二师之五十七旅全部;整八十三师之十九旅全部;整七十四师之五十八旅之一七二团[七个连]全部;二绥区直辖特务旅全部;山东省保三旅、保四旅、保六旅、保八旅均全部;二绥区青年教导总队全部,特务团全部;山东自卫第一、第二、第三等三个团全部;济南城防司令部,先锋总队,中央航空高射炮第二团第十连,装甲炮团第三营,整十二师之炮兵营,铁甲列车第六大队,山东省政府警卫营,第四兵站总监部及其监护营,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及其特务大队,山东军管区,鲁北师管区等均全部;东阿、平阴、肥城、齐河、历城、长清等六个县大队全部——共计歼灭国民党军建制一个绥区司令部、一个保安司令部、二个师、十一个整旅、两个总队、两个整团。共计毙、伤、俘敌官兵八万四千二百九十六名,其中生俘六万一千八百七十三名,毙、伤二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名。
另外,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十六军、第八十四师、第一九五旅、第一六一旅、独立旅、救民先锋总队、整编第二师山炮营、第十二军榴弹炮营等计2万余人,于战役打响的第一天——9月16日,在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带领下,举行了战场起义。
济南攻城战打响后的9月18日,国民党军统帅部的应对措署为:
⑴二兵团(欠七四师、十二师,另配属六九师及一骑兵团)及十三兵团(欠新二六师,另配属七四师)统归杜副司令指挥,由鲁西方面求匪主力攻击,并相机进出济宁、兖州、汶上地区;
⑵七兵团(欠七二师)控置于徐州附近地区,向鲁南匪军以牵制攻击,适时加入主作战方面;
⑶十六兵团主力应配合黄维兵团作战,李振清部应对濮阳、观城方面之匪厉行攻击,以策应主作战方面;
⑷黄维兵团对刘匪、陈匪(赓)攻击,使隔绝于平汉路以西,如刘匪向东向北窜扰,应不分地境相互协力迅速剿灭之。[6]
中原野战军要抑留、牵制国民党军华中集团,使其不能东去徐州、济南驰援,而国民党军则要“隔绝”中原野战军主力于“平汉路以西”,使其不能东去徐州、济南地区参战,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谋而合的“相互呼应”和“密切配合”。这对于华东野战军的“攻济打援”作战行动,那就是一个绝佳的“协同”效果!
你不想我去那边厢,我也不愿你去那边厢,索性你我都不去好啦!
——中原野战军牵制国民党军华中集团,对济南攻城战的策应作用,就是“我不去,是为了不让你去!”,而国民党军华中集团则成了“为了不让你去,所以我也不去”。于是国民党军华中集团,对济南攻城战就完全失去了任何策应作用。
国民党军在战后的总结和检点中,曾以惋惜懊悔口吻多次提及“误中刘匪伯承之奸计”:“惜以华中剿总,误中刘匪豫西佯动奸计,先期诱致第十二兵团西趋南阳,以致延误东进,造成分散”[7],“惜以华中剿总,初则为刘匪所愚,过于重视辖区豫西之利益,反将黄维兵团,贸然西移南阳,以致会战一经开始,再行东调,为时已晚”[8]。
至于国民党军徐州集团在济南攻城战打响后的行动,蒋介石有如下反应和部署:
总统申皓(九月十九日)防挥督电令刘总司令:
九月十七~十九日杜、李两兵团尚在宿县、固镇及商丘集结,而济南已陷于苦战中,故电催其迅速行动。要旨如次:
⑴杜、李两兵团应速限□击灭陈匪主力,进出指定地区,图解济南之围;
⑵应尽所有方法与力量,使增援部队在济南未陷前到达。[9]
这个反应和措置基本上没有生效:国民党军徐州集团援济部队,为华东野战军强大的阻援兵团所震慑,始终没有积极进取的动作;国民党军华中集团可能援徐援济之张淦、黄维两兵团被中原野战军所牵制,亦无东向援济之动作。
于是,华东野战军破解了九月会议要求解决的第一道难题,胜利通关!
这一通关,就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一个星期后的10月1日,关外的东北野战军切断北宁铁路,孤立了锦州,开始破解九月会议要求解决的第二道难题——“一次战役歼灭敌人两三个兵团”!与此同时,南线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为逐步实现南线决战的意图,也开始了酝酿筹措……
人民解放军的叩关行动,正从“将来完成时”,转变为“正在进行时”!
[图2-3]济南战役经过要图㈠(来源:《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年11月第1版。重绘:刘鹤;校核:周军)
[图2-4]济南战役经过要图㈡(来源:《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年11月第1版。重绘:刘鹤;校核:周军)
注释
[1]《济南会战》(国民党军的战后总结和检讨),转引自《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25页,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济南会战》(国民党军的战后总结和检讨),转引自《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25页,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济南会战》(国民党军的战后总结和检讨),转引自《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25页,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4]王耀武:《济南战役的回忆》,《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34~第635页,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5]《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第371~第372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6]《济南会战》(国民党军的战后总结和检讨),转引自《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26~第627页,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7]《国民革命战史·勘乱战史·华东地区作战》第304页,[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编印。
[8]《国民革命战史·勘乱战史·华东地区作战》第305页,[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编印。
[9]《济南会战》(国民党军的战后总结和检讨),转引自《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27页,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www.haizi.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