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毛主席深情诗赞“偏师借重黄公略”,牺牲后痛书挽联纪念

黄公略: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毛主席深情诗赞“偏师借重黄公略”,牺牲后痛书挽联纪念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图片

  经党中央批准,9月25日上午,黄公略烈士安葬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

  黄公略,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国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缔造者与组织者之一,为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以及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建立卓越功勋。他对党忠贞不贰,富有雄韬,屡建奇功。毛泽东对其军事才干更是溢于言表:“偏师借重黄公略”“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飞将军”原指汉代名将李广,毛泽东活用历史典故盛赞黄公略。几十年后,党和国家依然铭记和推崇其军事才华,确认其为我党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我党早期培育的军事骨干

  黄公略,字汉魂,1898年1月2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兴让乡桂花树高模冲(今桂花乡朝阳村)。他自幼酷爱兵书《黄石公韬略》,怀揣“立国之道,首在强兵”的梦想,17岁时投笔从戎入湘军第二师第三旅第六团当兵。1922年秋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编入第一期第四教授班,毕业后任副连长、连长。1926年7月,湘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10月,黄公略所在的第八军攻打武昌,因战功黄公略被擢升为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期间深受共产党员段德昌的影响。

  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同年12月11日,作为高级班学员,与同窗好友贺国中、黄纯一毅然参加广州起义。黄公略率众与敌巷战撕开一条血路,掩护战友突出重围。尽管广州起义失败,但他笃信“苏维埃红军必胜”,积极寻找到广东地下区委军委领导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黄公略辗转上海、汉口、岳州,来到湖南南县找寻到好友彭德怀并赠诗一首:“广暴失败旗帜在,树立红军苏维埃。旅泸武岳语弃市,乌云蔽日只暂时。欣谈时局喜春风,柳絮飞舞庆重逢。锦绣洞庭八百里,四江精粹在湖滨。”以表达革命信念。在彭德怀推荐下,黄公略在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任副校长。黄公略办军校,除讲授地形、筑城、兵器、战术等四大教程,以及操典、内务条例、野外条例、射击教范四小教程外,还特别注重抓政治教育,他给学员传授国民革命的任务、对象与前途。首批145名学员日后大多数成为红军骨干。

  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

  黄公略是较早认识抓武装斗争重要性的军队领导者之一。1928年3月,黄公略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三团三营营长,在官兵中宣传革命思想。独立第五师虽是一支军阀部队,但在北伐战争中,部分下级军官和士兵受革命影响,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经彭德怀、黄公略、邓萍等人的教育引导,具有初步阶级觉悟,并逐步转变为共产党掌握下同情工农群众的武装。

  1928年7月18日晚,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人商议决定以闹饷为由,在7月22日下午1时乘敌午睡时举行起义。7月22日,黄公略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在湖南平江天岳书院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史称“彭黄兵变”,一举攻克平江县城,打乱了国民党“清乡”“剿共”部署,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日上午10时,彭德怀在团部召集全团营、连、排长军官会议,揭露国民党罪恶,宣布实行士兵委员会的章程,并对部分勾结土豪劣绅、敌视革命组织的军官进行撤职查办。24日上午举行了士兵委员会联席会议,会上宣布成立中国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红五军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黄公略任红五军军委委员兼第十三师四团党代表。全军2500余人,下辖第一、第四、第七团。当日下午,起义军在平江城内月池塘广场召开几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庆祝起义胜利。

  ◆平江起义。

  风雷起平江,威震湘鄂赣。平江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后,我党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武装起义,它促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同时有力支持了井冈山斗争,助燃革命“星星之火”。平江起义后,黄公略在百忙中撰写了一本小册子——《论游击战争》,作为红军军事理论教材在部队中广为印发,成为红军历史上最早研究和阐述游击战术理论的军事论著之一。

  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与赣西南革命根据地

  1928年10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四、五纵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会师;黄公略则率极少量部队留在平江、浏阳一带独立开展游击战,肩负起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任,他以“化整为零”的策略,坚持在平江、浏阳、铜鼓、修水、万载、武宁等地打土豪、分田地,深入开展游击战争。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他曾先后组织发动毛田、鲁家湾、老乌塅、金坑等暴动,指挥了白沙、大胜、永和等战斗,消灭大量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

  1929年4月,以王首道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及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成立,黄公略任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支队长。6月,当湘鄂赣三省国民党当局纠集近5个团的正规军和7个县地主武装进攻湘鄂赣边区时,黄公略率部采取“化整为零、昼伏夜出、彼合我散、彼散我合、避实就虚和声东击西”的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垮了敌之攻势。8月底,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与黄公略率领的湘鄂赣边境支队在平江黄金洞木桥地区会合,合编成红五军,彭德怀、黄公略任军长、副军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领导恢复发展湘鄂赣苏区。9月。黄公略参与制定和指挥红五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巩固扩大湘鄂赣苏区,建立了湘鄂赣边第一个红色政权——浏阳县第一区苏维埃政府。湘鄂赣苏区位居长沙、南昌与武汉间,南与湘赣苏区相衔接,北与鄂豫皖、湘鄂西苏区隔江相望,牵制大量国民党军,成为中央苏区创建发展的基础与不可或缺的战略侧翼。毛泽东曾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的豪迈词句,高度评价黄公略等人领导湘鄂赣苏区斗争的巨大功绩。

  1930 年1月18日至21日,中共赣西特委、湘赣边特委、红五军军委在吉安遂川雩田圩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江西红军独立第二至第五团及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赤卫队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当月底,红六军在吉安永新正式成立,原红五军副军长黄公略调任军长,全军2000余人枪,下设2个纵队。

  同年2月7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渼陂村(今青原区所辖),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红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黄公略代表红五军和红六军党委,坚决支持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会上,毛泽东提出“傍着发展的工作路线”,对此黄公略作出解释,所谓“傍着发展”,即红军依靠原来根据地波浪式地向外发展。

  “二七”会议后不久,黄公略率红六军到达吉安富田、东固一带与红四军汇合。此时,驻扎在吉安、吉水的国民党唐云山独立十五旅奉蒋介石之命,正准备进攻东固革命根据地。2月24日,战斗分头打响,红四军前往吉安富滩施家边攻打唐云山旅部,黄公略率红六军经小岭、富滩进攻赤家岭之敌。双方激战一天,红四军、红六军全歼号称“铁军”的唐云山旅部1600多人,缴枪2000余支,予敌以重创,保卫和巩固了东固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19日,中央军委统一各战略区域的红军编制,将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与红四军、红十二军一起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下辖8个军,黄公略任红三军军长。同年7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红十二军再次来到赣西南与红三军汇合。红四军、红三军会师时,出于对黄公略尊重的考虑,红四军决定只发通报,而不用命令。会师改编中,黄攻略对红四军首长说,“你们下命令吧!毛委员叫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之后,黄公略率红三军在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下,成为一支既能打游击又能打运动战、阵地战的攻守兼备的主力部队。8月,在奇袭湖南浏阳文家市战斗中,黄公略率红三军一举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又1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首个大捷。“文家市大捷”是红军初创时期一个成功的突袭战例,彻底破灭了国民党军围歼红三军团的“美梦”,恢复发展了湘鄂赣根据地,为红一、三军团会合并组建红一方面军创造了条件。在战醴陵、攻吉安的战役中,红三军更是所向披靡。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红三军是支战斗力强的好部队。黄公略率红三军在赣西南肩负起武装游击、分配土地、肃清地主豪绅、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工作,有力推动了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发展。这年7月,毛泽东在从汀州向长沙的进军途中,亲眼目睹赣西南苏区红红火火的革命氛围,欣然命笔《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词句,热情讴歌蓬勃发展的赣西南苏区,高度评价黄公略的杰出贡献。黄公略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在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30年8月23日,放弃进攻南昌的红一军团与从长沙撤出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胜利会师,两个军团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共计3万余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黄公略任第三军军长。在“二七”会议前,赣西南的主力红军仅有红三军,然而到1930年10月间,却增加了红二十军、红二十二军、红三十五军,有赤卫队40万、少先队35万,赣西南有34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人口达400余万。赣西南苏区不仅地跨赣江两岸,横断江西半壁山河,还与湖北通城通山、广东东江潮梅、福建永定龙岩取得联络,把湘鄂赣闽粤连成一片红色区域,成为中央苏区的奠基石和主要源头之一。

  在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战斗中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十万余人,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率部首战于龙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红三军在黄公略指挥下,出其不意,直捣敌第18师师部,包括敌前敌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在内的9000人全部被俘,为龙冈大捷立下奇勋,成为诱敌深入夺取大胜之典范。为此,毛泽东欣然赋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云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形象再现了黄公略率部活捉张辉瓒的画面。龙冈大捷中,还缴获敌师部15瓦无线电台一部,这是红一方面军最早的电台。至此,红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1931年5月,黄公略指挥红三军首战吉安富田,歼敌一个师和一个整旅,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首次胜利。富田战斗中,黄公略找到一条从东固到中洞的山间小路,并下令红三军沿小路快速隐蔽前进,提前设伏,占据有利地形,引诱敌公秉藩第28师全部进入伏击圈,黄公略因势制变率红三军居高临下,从山上用战斗队形横压而下侧面突袭,手榴弹轮番轰炸,轻重机枪与步枪交叉猛击。随着黄公略一声令下,上万名红军战士跳出掩体,如猛虎般冲向敌阵。乱作一团的敌军根本来不及部署抵抗,全师一万余人悉数被歼。紧接着,黄公略趁势再横扫700里,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特别是他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正在东固白云山指挥所观战的毛泽东留下极深刻印象。毛泽东挥笔填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从此,黄公略“飞将军”之美名传遍苏区。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黄公略率红三军和兄弟部队一道,首战于莲塘、次战于良村、再战于黄陂,三战三捷,歼敌三个师一万余人。尤其在泰和老营盘战斗中,黄公略指挥红三军以迅疾果敢的动作,仅用1个小时就将蒋鼎文的第九师独立旅全歼,让这个蒋系“八大金刚”之一落荒而逃。

  ◆黄公略雕像。

  黄公略军事造诣颇深,积多年的游击作战经验,摸索完善了一套较完整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如:“化整为零,敌来我藏;敌退我追,敌左我右;敌往我截,虚张声势;声东击西,打敌前哨,疲惫敌人。不能打,只能拖,旋磨打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制定了一套对敌斗争策略,即:“散整为零”“集零为整”“打圈子”“跳出打圈”“麻雀阵”“钻山主义”“扰强扑弱”“避实击虚”“建立敏捷的交通”“扩大宣传鼓动”“坚壁清野”等。

  政治建军的坚定执行者

  黄公略党性强、识大局,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0年1月,红六军成立之初,干部异常缺乏且成分较为复杂;一些指战员存有农民意识、本位主义、游击主义习气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的甚至把红军看作单纯打仗的工具,对于怎样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工农红军等原则性问题有着严重分歧。对此,怎样开展红六军的工作,成为摆在黄公略面前所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值古田会议召开不久,黄公略坚决执行《古田会议决议》。他认为,用红军战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是红军战争的根本任务;要巩固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红军。他与政委陈毅联合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明确指出:“当此严重时期,本军应运而兴。接受共党指导,努力民权革命……”红六军成立军委,连以上各级部队均建立党组织。黄公略组织干部学习《古田会议决议》,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和纪律性教育,要求各纵队“互换人枪”,打乱建制,避免宗派主义和地方观念;他教育部队,斗争越是艰苦,纪律越要严明,特别要搞好同群众的关系,借物必还,有损必赔;他言传身教,督促师、团职干部努力研究军事,并给师、团职干部讲授政治理论和现代军事知识,提升军政素养。红六军干部缺乏,他写信给毛泽东、朱德,从红五军、红四军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到红六军,并把红五军来的同志组成直属大队,勉励他们在“杀敌缴枪运动”中作表率。在最短时间内,红六军这支地方武装被锻造成了一支坚强有力的正规红军。

  ◆黄公略故居。

  革命立场坚定与否,是衡量是否是真正革命者的标准。黄公略作风正派,大节上坚定果决,对革命无比忠诚。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针对敌我弱、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四军总前委作出了“诱敌深入”“歼敌于根据地内”等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当时因受党内冒险主义错误影响,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中有少数人与第二十军领导人质疑这一方针,极力坚持“打到南昌去”之错误主张,矛头直指毛泽东。同时因“肃反”、清查“AB团”扩大化,出现了“富田事变”,红二十军脱离了总前委。在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紧要关头,具有坚强党性与敏锐政治嗅觉的黄公略与朱德、彭德怀于1930年12月17日、18日,接连发表《为富田事变宣言》《给曾炳春等一封公开信》,指出:“富田此次行动,唯一的借口是反对毛泽东的右倾。泽东同志平时主张彻底平田,坚决在政治上反对富农领导,经济上反对富农剥削,只有相信地方群众,才能巩固苏维埃政权,这些主张是布尔什维克的正确路线”,并郑重宣告:“目前决战在即,凡是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同志,应站在共产党总前委领导之下,一致团结消灭敌人,谁不执行这一任务,谁破坏这一任务,谁就是革命的罪人……”黄公略等人的政治态度十分鲜明:“朱、毛、彭、黄团结到底!”公开信旗帜鲜明地维护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的领导与红一方面军的团结。红二十军军长曾炳春原是红三军第二纵队政委,系黄公略的部下,他比较信服和尊重黄公略。因黄公略等人的坚决态度与说服教育,终于克服了“富田事变”所造成的严重危机,红二十军也从赣江东岸过江重新回到革命怀抱,防止了一场红军核心领导人分裂的危机,对统一全党、全军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血洒“东井冈”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陈毅诗词中的“东井冈”,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一代将星黄公略在此陨落。1931年9月,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红三军奉命由西向东移往瑞金、石城、宁都、于都地区。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等部,当部队行军至东固六渡坳时,突遭成群敌机袭击。黄公略与先头部队原本已隐蔽,当得知第七师部队还在路上行进时,他不顾个人安危迅速冲出土房,指挥七师就地疏散隐蔽,并组织机枪对空射击。机枪手捕捉不到目标,黄公略一个箭步冲上去,因敌机低空盘旋扫射,敌机三颗罪恶的子弹击中其左腋下,黄公略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往宁都县黄陂背田塅村军医处,当晚7时许,终因失血过多,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临终他留下遗言:“同志们,一、二、三次反‘围剿’我们胜利了,但绝不可骄傲轻敌,应当充分准备,要巩固和扩大红军,以争取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争取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闻讯悲痛万分,并说,“黄公略同志政治军事都很强,死得太可惜了!”1931年9月16日下午,他亲自主持追悼大会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高度概括和评介黄公略英勇光辉的军旅生涯、卓越的军事才干及历史贡献。为纪念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划出吉安、吉水、泰和3个县的部分红色区域成立“公略县”,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此外,在东固六渡坳和瑞金叶坪修建公略亭。

  ◆公略亭。

  黄公略在创建革命武装、建设和发展人民军队、运筹指挥作战,以及军事谋略等方面,显示出深邃独到的军事见解与战略眼光,是人民军队特有精神气蕴的深沉积淀,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宝库,凝聚起新时代强军兴军的磅礴伟力。黄公略军事思想与实践,连同其不朽功勋、崇高品德与精神风范,铸就人民军队先进文化的丰碑,必将激励后人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更为璀璨的时代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延喜:《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黄公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2、中共湘乡县委宣传部:《黄公略》,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

  3、马继善:《黄公略将军传》,解放军出版社,1995

  4、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黄公略》,学习出版社,2023

  5、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1994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克言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