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春晚·《士兵突击》·人民军队的灵魂
风云啸
当花花绿绿的包装成为时尚、斑斑点点的裙子充斥舞台时,《士兵突击》的风格恰如一块沉稳的乌金,不仅压住了台面,而且证明了自身价值,获得了广泛承认。以《士兵突击》的角度看08春晚,只能映衬出那个庞然大物的虚弱和浮华。这种差距的缘由是唯物的。“喷泉里喷出的都是水,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鲁迅语),因为支撑《士兵突击》的是中国基层和前线的士兵,而操作08春晚的是从生活形态乃至思维方式都已经与中国老百姓有了隔膜的艺术大腕。民族之脊梁和民族之饰物的如此对比,使人不得不感慨看好中国和看衰中国各执一词的合理性,进而不得不感慨中国的确是地大物博。
《士兵突击》彻底走出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错误名题,它关注的对象终于下移到了中国军队的普通一兵。描写普通一兵的成长以及经历的挑战,描写似乎平淡然而又象熔炉一样的军队生活。裙子戏被扔的干干净净,权术游戏在这里也失去市场。它在文艺作品中的突破很象当年的《高山下的花环》,但是,它走的是一条更不图巧的道路。它应该会在中国文艺的发展上起到一个新的路标和里程碑的作用。
然而,《士兵突击》里,描写中国的军营时,淡化了政治。
我曾问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人民军队的灵魂是什么?然后我告诉他:是政治,是对政治的学习。正是因为学习政治,有了放眼全体的大局观,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有了为了共同理想和利益敢于牺牲自己的世界观,我们的军队才能够有如此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才能在最艰苦的时候班自为战,人自为战,坚持到最后一个人还能战斗下去。我们的人民军队向来有从战略方面思考战术问题的思维习惯,向来有积极主动配合战略方向的行动意识。这些,都是靠学习得到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毛泽东语),中国人民军队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学习消除了雇佣思想,知道:我是为了我们的人民而战斗,我是为了我们的民族而战斗,我是整个战略大局的一部分。因而,整个大局、我们的人民和民族的胜利也就是我的胜利。这事实上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新版本,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新版本在人民军队的普及,我们才能够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的老父亲曾经是一个普通战士,他的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在军队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他年轻时的笔记、书籍中,天头、地头,密密麻麻,毛的选集、语录,刘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林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无不打满了学习的印记。更可贵的是,这种学习习惯被他长期的保留下来。正是从他和他的战友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原因。
《士兵突击》可贵的是描写了普通一兵。许三多和雷锋有不少相似之处,雷锋是政治的标兵,许三多是技术的标兵。现在,我们重视技术,然而,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决不应成为中国军队的方向。应该认识到政治和战略在中国军队中的凝聚作用,应该意识到,在关键时刻,打仗打的还是人心。我们不仅有必要发挥我们传统的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还有必要借鉴俄罗斯等维护民族利益、反对颜色革命的经验。
《士兵突击》成功的原因,应与一些主要方面合乎毛主席延安文艺讲话所指的路子有关。然而,这只是相对于浮华的文艺世态的成功,还没有达到引领社会和军营前进的高度。我们期望有更好、更贴近现实,同时也对现实有更有引领意义的作品。
许三多进春晚,对于春晚来说是个好创意。然而,如果让一个中国士兵的典范因为钱而跪下去,这只能让人感觉是对中国军人图腾的矮化。我想,如果让许三多唱那首曾经由他和连长一块深情歌唱的军营歌曲(并不长吧,很打动人),再适当烘托演绎一下,08春晚应该会精彩许多,因为不仅增加了一首大家认可、容易传唱的歌曲,同时也提高了联欢会的品位。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