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应该重视“自救”和“他救”对老百姓的不同影响

张宏良:应该重视“自救”和“他救”对老百姓的不同影响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中央银行行长易钢近日发表的文章《“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引起了金融界的强烈关注。在此我们吁请金融领域应认真思考一下银行“自救”和“他救”这两个不同时代的银行管理方式,对当今老百姓生活的不同影响。

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银行的“自救”和“他救”。易纲行长给出的解释就是:“大规模的‘他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金融机构及股东作为市场主体,应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救’风险的主体责任”。

把易纲行长这段话翻译成老百姓的日常大白话就是,“他救”就是老百姓银行存款出了问题由国家负责,老百姓自己不用管,这是市场化改革之前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特殊安排,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自救”就是老百姓银行存款出了问题由自己负责,自己承担盈亏风险,这是市场经济时代银行业的正常现象。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储蓄的安全性也的确是由储户个人负责。但是这种储蓄制度有一个极不合理的极大弊端,就是银行老板和股东参与银行决策和管理,银行亏损或者破产是他们经营管理的结果,自然应该承担银行盈亏和破产的风险,但是广大储户并不参与决策和管理,银行盈亏和破产与储户无关,因而不应该由储户承担风险。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强制把这种风险压在储户头上,感觉不合理的老百姓又不愿意接受这种结果,只能采取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来表达不满和愤怒,结果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就是“自救”的最大弊端。特别是对于当今中国来讲,老百姓的储蓄大多都不是消费后的结余,而大都是为了上学、看病、养老和买房的“保命钱”,抗风险能力极低,采用“自救”方式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所以对于当今中国来讲,银行业不应该像一般金融公司那样采取“自救”管理方式,而应该采用与当今中国国情相适合的“他救”管理方式,让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老百姓能够在“自救”和“他救”之间进行自愿选择,实行高收益高风险、零收益零风险的储蓄原则。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有银行仍然应该对老百姓储蓄实行无风险的“他救”原则。

在此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从而使个人财富保值贮藏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国家有义务开辟一种能够替代个人财富保值贮藏的方式,改革之前的银行“他救”方式和改革早期的“保值储蓄”方式,就具有这种个人财富保值贮藏的方式。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

总之,金融改革特别是银行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和最高领导人提出的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尽最大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储蓄保值和财富安全,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有经济发展的红利,生活得更踏实、更安全和更满足,对未来的预期更美好,推动我们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全都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022年11月5日


关联阅读:

《易纲:“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