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不是废太子之女,比这个更尊贵

秦可卿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不是废太子之女,比这个更尊贵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一、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

秦可卿,正十二钗之一,是一个巨大的谜。不要说《红楼梦》文本中的暗示和自相矛盾的描写,单就脂批而言,就有许多让人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如“秦氏究竟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来历亦甚苦矣。”

秦可卿不就是秦业的养女,为何说“究竟不知出自何氏”?如果秦可卿不是隐藏了惊天的秘密,对于天才的曹雪芹,写一个人的来历,又有何难?如“又知作者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秦可卿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又何德何能让天下人共哭?如脂砚斋评秦可卿性格风流,批语是“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

一个人性格怎么会有隐意,还牵扯到《春秋》字法?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 小说,即使是自传体,也是虚构的艺术。一个年轻女子的死亡,如果不是隐指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会用到史笔呢?又为何要删去这一节?

我拜读了刘心武先生的大作《刘心武解秘红楼梦》,获益良多。其中关于秦可卿的研究成果,更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我先简要引述刘老的主要观点如下:

1、关于废太子胤礽

(1)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荣国府大正室堂屋上有赤金九龙青地匾,上书“荣禧堂”。金就是帝王的象征,而荣禧堂正是从康熙当年御书赐予曹家的“萱瑞堂”演化而来。接下来有一副錾银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如果说金代表的是皇帝,那么银就可以代表太子。东安郡王,东也是太子之位。穆在古汉语通“密”,胤礽的谥号正是“密”。莳的意思是苗木被移栽,正可以暗喻胤礽两立又被两废。拜谐音败,最终胤礽也没当上皇帝。

而这副银联与胤礽幼年时候曾经引用的、时人广为传诵的“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极为相似。胤礽的引用,受到其师傅赞赏,也让康熙龙颜大悦。胤礽也将此引为自己的名对,书赐许多亲近之人。文本暗示了胤礽和曹家不同寻常的关系。

(2)秦可卿所享用的棺木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留下来的。如果说皇帝是万岁,那么太子称为千岁也是说的通的。胤礽两立两废之间,太子当了37年左右,可谓是老千岁。清朝建国直到曹雪芹所处的雍乾两朝,太子只有一个,就是胤礽。

2、关于秦可卿

(1) 秦可卿低微的出身和她在宁国府所享受的尊贵待遇极不相符。秦可卿出生在养生堂,作为秦业抱养之女,居然能够嫁入天下望族、时称八公之一的宁国府,而且还为正妻。

宁国府上下都长着富贵眼,却对秦可卿无一不称赏,更重要的是在贾府的老祖宗老太太贾母眼里,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暗示了秦可卿真实身份非同寻常。

(2) 第七回送宫花,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并没有显示出对宫花的珍惜。王熙凤将所得的四朵宫花中的两朵送给秦可卿,固然凸显她和秦可卿的深厚交情,但也暗示她对宫花同样并不是那么珍惜。而秦可卿接到宫花之后的反应,回中并没有明写。

该回的回前诗是“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作者在“不写之写”中,暗示秦可卿才是真正“惜花人”。宫花隐喻皇宫,作者暗示秦可卿和皇室有非同一般的渊源。

(3)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入梦的场所是秦可卿的卧室。作品对秦可卿的卧室装饰描写极为铺陈夸张,其中的饰物相关的历史人物就有武则天、飞燕、安禄山、太真、寿阳公主、同昌公主、西子。

脂批指出“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其实脂砚斋是知道的,她是在提醒观者,秦可卿的身份极为崇高,与这些历史人物“大同”(脂批:大概相同)。

(4)第十回回目“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可从回中的描述看,他并不是专业医生,更看不出他是个太医。他是冯紫英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贾珍说:“人家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他不是以医为业,但据冯紫英介绍,他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能断人的生死”更让人奇怪。今年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并不常住京城,又如何会是太医?这位张先生身份可疑。

(5)秦可卿病得奇怪。中秋还好好的,八月二十以后就一天懒似一天。九月初三王熙凤见她时,她因为和风姐的好交情,挣扎了半天才能起来。病情发展得很快,她的婆婆尤氏说,她心细,心又重,病都是从这秉性上思虑出来的。秦可卿之病,不是一般的病,是心病。她心里似乎藏着沉重的负担。

(6)第十三回回目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可回中明明写道,贾珍因为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捐个龙禁尉是给贾蓉的,并不是给秦可卿。

通过以上考证,刘老认为,在风月宝鉴的反面,秦可卿和胤礽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秦可卿是胤礽的女儿,寄养在宁国府。受刘老启发,在重新仔细研读《红楼梦》和脂批之后,综合刘老的研究成果,我认为,风月宝鉴正面的年轻女子秦可卿,正是死去的胤礽幻化而来的。

证据如下:

(1)《红楼梦》中有“八公”,除了宁荣二家之外,还有六公。秦可卿葬礼上,五公之孙参与送殡。脂砚斋对六公之祖的名字有一段重要的批语:“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六公的名字隐寓十二地支,可代表天下。如果六公之孙都到齐,那就意味着此人可以与天地平齐,天子也。而秦可卿葬礼仅缺一公,葬礼即盖棺论定时,因此,秦可卿终其一生都未成为天子,但仅次于天子,太子也。清朝历史上只立过一个太子,就是胤礽。缮国谐音丧国。缮国公之孙没来,作者应该是在暗示秦可卿是丧国之人。胤礽两立两废,没有当上皇帝,也可以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丧国。

(2)秦可卿葬礼上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強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秦可卿享强寿,其寿命在三十一岁到四十岁之间。而第十三回有一条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这里“老朽”指的就是秦可卿。或许有人认为老朽指的是脂砚斋,但老朽不符合脂砚斋作批时的自我称谓,所有脂批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自称朽物、老朽,如“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第二十二回)、“玉兄独至岂真无茶吃?作书人又弄狡猾,只瞒不过老朽。然不知落笔时作者如何想。丁亥夏。”(第四十一回)而丁亥夏离作此批的时间相隔很远,署名也变成其另外一个别号“畸笏叟”。

作此批时,脂砚斋应该远未达到老朽的年纪。而且,此批从“老朽”开始到“姑赦之”前,一气而下,说的都是秦可卿。如果认为老朽是脂砚斋,后面接的又是反问句,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脂砚斋(老朽)因秦可卿魂托凤姐,脂砚斋怎么会是安富尊荣坐享人?即脂砚斋不是安富尊荣坐享人,逻辑不通。

因此,这条批语应该这样理解: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秦可卿(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秦可卿之死所隐藏的秘密,虽然未被泄漏,但她的言行、她的深意却令人悲切感服,(脂砚斋)因此姑且赦免她,再三要求曹雪芹删去此段。而删去此段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其中所隐藏的秘密,无关风花雪月、男欢女爱,而是因为其中隐喻了一段足以招来“文字狱”之祸的历史。

因此,从此批可以读出秦可卿就是老朽。同一回,贾珍为贾蓉捐龙禁尉,贾蓉的履历上写道:贾蓉,年二十岁。据此可以推断,贾蓉之妻秦可卿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绝不会超过三十岁。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死去,又享强寿又是老朽这不是很矛盾吗?但如果秦可卿在风月宝鉴的反面是胤礽的话,一切都吻合了。胤礽,1674-1724(农历),活了将近五十一年。古代六十岁为全生,五十一岁可算老朽。而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或者说是最强的时光,是在他两次当太子期间,三十七年左右,正是在强寿范围之内。

(3)秦可卿葬礼上,送殡人员中,有一家也必须关注,就是东平王府。如果东平王府有人来送殡的话,文本一定会提到,但文本没有。这只能说明,东平王府没人来。缮国公之孙石光珠不曾来,文本解释了他没来的原因一一缮国公诰命亡故,石光珠守孝。

东平郡王权位在缮国公之上,文本却没有解释没来的原因,显然十分怪异。更为怪异的是送殡队伍走不多时,又突然冒出一座东平王府祭棚,而且还是打头阵。此后《红楼梦》中,东平郡王再也没有现身。

这些“怪异”,是作者在提醒读者,秦可卿就是东平郡王,秦可卿死了,自然东平郡王就不存在了,东平王府也就没有了,只剩下一座祭棚。东平郡王缺席秦可卿葬礼,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出席自己的葬礼。秦可卿就是东平郡王,又是个“东”,秦可卿的身份与太子有关。

(4)在贾府的老祖宗、老太太史太君的心目中,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也可以从胤礽的经历中找到史实依据。胤礽出生于1674年,正是清政府与三藩激战正酣之时。清政府处于相对劣势,其曾祖母孝庄太后作为对康熙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导师,建议康熙为笼络更多汉人的心,应遵从汉族制度,立嫡子为太子。胤礽作为康熙唯一存活的嫡子,说胤礽是其曾祖母心目中第一个得意之重孙,一点都不为过。

(5)秦可卿死去,停灵于会芳园,另设一坛于天香楼,脂批指出:“删,却是未删之笔”,而且秦可卿结束生命的地点也在天香楼。唐代宋之问有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诗咏月,日可代表皇帝,月可代表太子。秦可卿死在天香楼,又设坛于天香楼,作者借此暗示读者,月可代表秦可卿,她就是太子。

(6)秦可卿死去,贾珍为她挑选棺木,最后选定义忠亲王老千岁留下的樯木板。贾政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脂批指出,政老的话“大有深意存焉”。

因为“是书勿看正面为幸”,所以这句话应从反面看,应理解为秦可卿非常人,她配得上享受这付樯木板,她的级别与义忠亲王老千岁相当。

(7)脂砚斋“深知拟书底里”,她肯定知道秦可卿的原型,当然也知道原型死亡的时间。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亡,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首先想到的是宁国府的五件弊病,脂砚斋在此有如下批语:“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

脂砚斋作此批的时间当为甲戌年,即1754年。庚辰眉批又提到“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其实还是在重复前批的内容。三十年前,即1724年。也就是说秦可卿死于1724年。

而从文本的描述来看,秦可卿死于农历十二月。秦可卿具体死亡时间是1724年十二月。而胤礽正是死于1724年十二月。此二批中“三十年前”,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因为,此人是此书的发端-,其最终的结局,也决定了曹雪芹和脂砚斋后来的命运。脂砚斋对此人的死亡刻骨铭心。脂批中的许多眼泪,其源头就是此人。

正因为作者写秦可卿就是暗写胤礽,第二回贾雨村关于正邪两赋人物的妙论中,才会出现像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这样具有亡国意涵的帝王级别历史人物,脂砚斋才会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之批。

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那么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关于秦可卿的判词和梦曲,其中的内容如“造衅开端实在宁”、“家事消亡首罪宁”等等,看似不合情理,实则顺理成章。曹家,还有其他很多家族,最终一败涂地,正是因为卷入太子皇位争夺战中。

二、非常贾家,非常宁国府

对于贾宝玉及其象征物石头,脂砚斋明确地指为作者本人的“化身”或曰“自寓”,而贾宝玉所在的荣国府,第一代荣国公叫贾源,“源”暗示荣国府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曹家人特别是作者和脂砚斋共同经历过的,是有“源”头、有根据的。

这也可从很多脂批中得到印证。如“有是事、有是语”、“非经过者如何写得出”、“作者犹记得……乎?”、“……宁不恸杀?宁不悲乎?”等等。

因此,荣国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曹家的文学再现,但曹家和皇家之间盘根错节,为避免“文字狱”,作者不得不故意假托贾府,“将真事隐去”,而甄士隐,姓甄名费,脂批提醒费即“废”,暗示“写假则知真”的贾府里演绎的一切,其中既有如“南直召祸”之类的自身家事,还包括与“废”太子有关的皇家真事,秦可卿就扮演了废太子的角色。也正因为有了秦可卿的存在,贾家,特别是宁国府就不能再单纯地认为只是文学化的曹家。

从第五回首次登场,到第十三回去世,秦可卿无疑是文本的这一部分里最重要的梦中人,几乎可以与文本中的第一正人贾宝玉相提并论,而且第七回脂批暗示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因此,她所在的宁国府的由来一定与胤礽大有关系,宁国府的族谱当然也应该以秦可卿为中心编纂。

荣国府在西,宁国府在东。秦可卿住宁国府,是东府。又是个东,跟太子有关。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亲王,其长子弘皙袭了理亲王。宁国府是不是很像理国府的谐音?与第一代荣国公的名字贾源相比,第一代宁国公叫贾演,贾是假,“演”也是假的,暗示宁国府的族谱在扮演同等级別的角色时,有更多远超作者生活经历的演绎成分,但“贾不假”,因此,宁国府的族谱里承载了更多的可“作真”之假。

而第二代宁国公叫贾代化,意思也是宁国府的族谱要代替作者说假托的话。从风月宝鉴的反面来看,宁国府又藏着多少假托之“真”呢?第一代宁国公生了四个儿子,脂批指出,“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脂批单提贾蔷、贾菌,而不提地位显然更尊贵、在文本中份量更重的贾蓉等,自有其深意。贾蔷贾菌,蔷菌,强君也。宁国府第二代是强君之祖,第二代宁国公贾代化就是开国之君,开国之君,“天下谁人不识君”,当然“不言可知矣”。

第三代宁国公是贾敬,而他之前还有一个长兄贾敷,八九岁上便死了,不像贾珠,死后还有位列十二正钗的遗孀李纨和幼子贾兰,都是文本的重要角色。如果贾敷没有特别作用,对于“笔笔不空”的作者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贾敷贾敬,敷敬,是不是很像福临的谐音?福临,顺治帝也。

第四代贾珍,应该可以对应康熙,贾珍可能的含意是,在对待胤礽的问题上,他爱儿子,更爱自己的权力,是假珍非真珍。正如第六十四回,林黛玉的《五美吟》中关于绿珠诗所说的那样,“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贾珍的儿子贾蓉,假龙也。假龙的意思是,曾经无限接龙位,只因“一步行来错”,最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夫妻一体,也可说贾蓉的妻子秦可卿就是假龙。胤礽作为废太子正符合这一点。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龙禁尉的意思是有人要从肉体上完全消灭秦可卿,禁绝她成为“龙”的最后可能性。可以说,在风月宝鉴的反面,宁国府的家谱就是清朝皇室的百年简史一一贾演相当于努尔哈赤;贾代化相当于皇太极,开国之君;贾敬相当于顺治;贾珍应该相当于康熙;秦可卿相当于作了“假龙”的废太子胤礽。

第八回提到秦可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真是《春秋》字法,大有隐意,因为秦可卿本来就是隐指皇家的宁国府中人。

因此,从表面看,同为八公级别的宁荣两府是被拔高了的曹家,但因为宁国府拥有隐指胤礽的秦可卿,宁荣二府又隐喻皇家。贾家,是家;贾家,又是国。家国一体,这才是文本中最大的“甄土隐”、“贾雨村”。

三、文本中待解之谜

文本中如此多关于秦可卿的或自相矛盾、或含而不露的描写,再加上脂砚斋点到即止的提示,都指向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以上论证,我想,应该不是“大荒山、无稽崖”,但还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1、秦可卿死去,文本提到“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不要说胤礽去世的1724年,就连从清朝建国那年直到曹雪芹生活的雍乾两朝,都没有哪一个年份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日。这该如何解释呢?

《石头记》毕竟是小说,不是《史记》,只是在某种意义上可当历史来看。文本中呈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与事实一致,如第一回写了甄家一段小荣枯,脂批指出,其中内容“写出了南直召祸实病”。

“南直召祸”发生在元宵前,而癞僧说“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脂批又指出“前后都一样,云后不云前,是讳知者。”作者应该是要提醒后世读者,这是一个特殊年份,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因为特殊历史原因,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死去,而这位特殊的历史人物对本书有特殊的意义。

正如脂砚斋所说“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秦可卿突然得病,贾府上下焦虑万分,遍请太医,却束手无策。直到张友士登场,才给出确切的病因,还开了一个方子,秦可卿从此也知道自己最终的结局。张友士去后,秦氏说的话,“大有深意存焉”。如“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呢。”秦可卿一定会在年内死亡,而十二月初二日王熙凤去探视秦可卿,已经与尤氏谈及秦可卿的后事,或许作者还想以“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为时间参照,暗示读者,秦可卿(胤礽),非一般的历史人物,死于十二月。

2、第七回送宫花,有一首回前诗:“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如果说秦可卿就是胤礽的话,那问题就来了,胤礽怎么会家住在江南呢?他不是应该住在文本中的“长安”,即今天的北京?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金陵属于江南,单从地理、历史意义上的金陵来说,秦可卿家住江南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同样从地理、历史意义上来说,胤礽不可能家住江南金陵,他应该家住文本中的“长安”。

文本中的金陵,不能仅从历史、地理意义上理解,脂批中关于地名的部分,揭示了文本中的地名具有超越地理历史意义上的、只属于其自身独有的意涵。如孙绍祖,大同府人氏,脂批“设云大概相同也,若必云真大同府,则呆”;甄士隐的岳丈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脂批“托言大概如此风俗也”;贾雨村胡州人氏,脂批“胡诌也”等等。“金陵”,同样也不例外。

文本第一次出现姑苏时,脂砚斋指出“是金陵。十二钗正出之地”。姑苏的含义应该是姑且、暂且输了,但历史的答案未必尽然。至少曹雪芹和脂砚斋只是“输”了一时,却赢得了永远。姑苏不是南京,当然不是金陵。脂砚斋正是在提醒“诸公”,金陵“另有深意存焉”,但她不能明说,参照脂批对文本中其他地名的解读,金陵的意涵是“金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巨大陵墓”,隐指清。金怎么能指代清呢?这也有历史依据。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其前身正是其父努尔哈赤建立的史称“后金”的政权。

而且,这里的“金”主要指的是非胤礽的“清”,因为文本中的“甄士隐”暗藏着正统和非正统之间的惨烈厮杀,第一回脂砚斋针对甄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所作的批语已经指出“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而秦可卿(胤礽)是文本的正统之象征。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此处的金陵同样也应从文本意义上理解,隐指清,文本中的“长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秦可卿也就是胤礽,家住曹氏文学意义上的“金陵”,而在历史、地理意义上,金陵属于江南。在这个问题上,至少要穿越两道迷宫,才能到达“真”的彼岸。

3、秦可卿是女性,胤礽是男性,而且还是故去的人。但这对《红楼梦》来说不成问题。因为:

(1)荒唐正是本书的特点。文本中明写,“满纸荒唐言”、“女娲补天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作者通过假托隐喻等手法,变形重构出一个“假”的世界,从而无限逼近事实的“真”。

(2)文本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作者“一番梦幻”,作者的立意在于暗示其所经历的一切不过一场梦,文本中的梦都是梦中梦。梦中见到故人很正常,梦中男性以女性形象再现,也有合理性。

(3)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批中指出,“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可见,性别在《红楼梦》中不是问题,秦可卿当然也可以是胤礽。脂批和文本的内容也能佐证“死去的人也能以鲜活的面容出现”。如:

第一,楔子中,石头故事后的偈语提到:“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说明文本所描述的包含了甄士隐入梦之前也就是贾宝玉诞生之前的人事。

第二,秦可卿的判词里有一句“情天情海幻情身”,秦可卿的“情身”是死去的人“幻”化出来的。

第三,第十二回风月宝鉴第一次出现,其反面是一个骷髅立在里面,脂批指出,“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既然“青冢骷髅骨”可以就是“红楼掩面人”,那么死去的胤礽也可以是秦可卿。

正如第七回回前批所说“无缝机关难见,多才笔墨偏精”,天才的作者用天才的笔墨,几乎创造出一个无解的机关。在脂砚斋的强烈建议下,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更让我们难觅秦可卿的芳踪。越是难觅芳踪,越是证明了研究秦可卿的价值。

作者:郭进行,1998年入职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因意外,高位截瘫,卧床至今。伤痛闲暇之余,反复研读《红楼梦》和脂评本,力求还原红楼真相。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