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功杰:城市化了,农村怎么办?

 何功杰:城市化了,农村怎么办?
上一级分类: 天下事 分类:国事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今年趁清明节返乡扫墓,有一件事让我感慨万分,那就是,我亲眼看到许多农村小孩上学难!

我老家在安徽省绩溪县板桥乡的一个小山村里,离乡政府约20华里路程。50年代至60年代我在家乡读书时,乡政府所在地在尚田村,离我家约5华里。当年,尚田村是中心,有一所很好的完全小学,周围的小村庄,如陈村,大谷,长岭,蒙坑,蜀马,上村干,校头等,大小村落都有小学,连我居家的、只有一、二十户人家的小村——西降村,也曾一度办有小学。记得那时,每个村庄的小孩上学都非常方便,只不过小村庄的学生读到四年级就要到尚田完小去读五、六年级才能小学毕业。尚田中心小学距离周围的小学也只有五、六或七、八里路程,上学来回和宿食都很方便。

我先后曾读过三所小学,先是在陈村小学破蒙,那还是在解放前。我的出生地坐落在山头上的山背村,只有几户人家,上学必须到山脚下的陈村小学,虽然要翻坡越岭,但也只有三华里光景,早出晚归,还不算太远。读到三年级,因家贫,过继到离家约七、八里路的西降村。当年西降也无学校,要到另一个邻村的小学——长岭小学去上学,但离家也只有约两华里路。在长岭小学读完四年级,就必须到尚田完小读五、六级后才能小学毕业。尚田完小离西降村也只有五华里。

我读小学期间,或自带午餐,早出晚归;或搭伙、或寄宿在亲友家。记得小学最后一年学校顾了有一个炊事员,于是我就宿食在学校。即使后来尚田乡政府撤消,转移到现在的板桥头村(往南前进离县城约28里路,往北离我家约20多里路)以后,乡里各村小学照例存在,学生上学依然比较方便。

但是,我前几年返乡就发现,全乡13个村委会,28个村庄,除了板桥头乡政府所在地有一所小学外,其他小学都没有了,连原来乡政府所在地的尚田村(是个较大的村庄)也没有小学校了。

我家西降村有个亲戚,夫妻俩都是残疾,男的还是哑巴,他们领养了一个儿子。我前几年回去,发现他夫妻俩每天早晚轮流接送儿子到五里路外的尚田村读幼儿班,今年回家,发现尚田村的幼儿班也没有了。这次返乡,我那亲戚家的小孩上小学了,他们只好让儿子自己独自步行三里路到长岭村,再乘班车到一二十里路以外的板桥头去上小学。

有一次我去县城的车上见到五、六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其中有一个老奶奶带着一个六岁的小孙女到板桥头小学去上幼儿园大班,我问她是否天天都这样接送,她说:“不接送怎么办?她爸妈都出去打工了,没办法带她,更没办法让她在外面上学!”我听了以后,看着那些都没有超过十岁的幼小孩童,实在有说不出的感慨!难道这就是“城市化”带来的好处?

板桥头乡镇府所在地与大多数小村之间虽然都有了马路相通,但都没有定时接送学生的交通工具,小孩上学依然极不方便。

皖南美丽的徽州乡村,山,还是那么青翠而秀美;水,还是那么清澈而醇甜;空气还是那么新鲜而清馨。天空一片蓝,地上一片绿。可是多少肥沃的田地荒废了,多少古老的徽派建筑被遗废,多少村宅变得冷寂!村里只有老弱病残,难得能见到几个青壮年男女!他们去哪里啦?都被城市化吸引而“化”进城市去“务工”“挣钱”了!他们的小孩能随父母走的都走了,留下的只能由爷爷奶奶或病残的爸妈带着。那些小孩上学真不容易啊!

兴建和发展大城市无可非议,大城市设施完善,服务方便,但高楼大厦林立(大量都是空着的),人群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 雾霾蔽日——这就是城市化的理想结果吗?把大量农民都吸引到城市,他们虽然眼前能多挣几个钱,但日后怎么办?子孙怎么办?他们能和城市市民一样享受到同等待遇吗?有多少农民工能买得起那些天价住宅?

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个农业大国,有广阔美好的农村,土地是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依靠,农村是个重要的农业阵地啊!没有农村,或农村没有人了,那时怎么办?

都城市化了,农村怎么办?这可能是我发的杞人忧天的感慨和疑问!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