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证书癖”其实是国人的通病

王传涛:“证书癖”其实是国人的通病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为了职场“安全感”,今年48岁的黄佳,30年来边工作边考了100多个证。这些证书,除了成人自考的大专毕业证、本科毕业证、硕士毕业证;还有各式各样的资格证书:会计师资格证、高级经济师、高级培训师……奇葩的是还有一个“证婚人”证书。黄佳说,他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无非为了保住或选择一个更理想的饭碗。(11月22日《广州日报》)

“30多年考100多个证”是一个非常快的节奏。每年平均考出3个证,意味着生活已经被考试、拿证完全占据。从某种程度讲,这位黄先生应该是患上了“证书癖”或是“考证瘾”。但是我们每个人反求诸己,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也会经常性被一些证书所困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患上了“证书癖”。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平均约有1500万人在考职业资格证。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如果说从培训到考试都需要花钱,则仅仅考证这一个行业就会为我国带来超过千亿的GDP。这足以说明,“考证癖”绝不是个体现象,而一种群体行为。因此,活在当下,就是考证在当下。

之所以考证成瘾,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危机感”,或者是利益驱动。正如这位黄先生所言,证书是求职、跳槽的敲门砖。同时,证书多也是增加收入的资本之一。一方面,当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尤其是一些体制内的单位,仍然只认证书不认经历,只证工本不认经验。在工资级别的评定与绩效工资的发放方面,也是以证书为参考或依据。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对于许多资质、资格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与这样那样的证书挂钩。于是,证书就会占据到评价考核体系的中心位置。证书挂靠,也慢慢变成了一门经济学。

比证书更重要的,永远是人本身。证多固然不压身,但考证却足以绑架整个人生。而想要改变这种被证书绑架的人生现实,政府部门就必须要剥离证书产业,弱化证书的引导作用。可喜的是,十八大以来,政府已经取消了数百个资格证书,简政放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证婚人需要考证、修指甲需要考证、卖房子需要考证的当下,剥离证书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证书也是无辜的。被证书绑架了人生的实质其实是,被发证部门绑架了人生。而发证部门基本都有官方的背景或官办的性质,因为发证机关都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与行业协会。因此,取消发证在本质上是政府部门削权放权之举,是行业协会去商业化之举。治疗“症书癖”的根本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会团体的公益化。显然,这样的改革可谓路长且阻。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