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山广场毛泽东塑像的十个“?

沈阳中山广场毛泽东塑像的十个“?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沈阳中山广场毛泽东塑像的十个“?”

  历史变换中雕塑群被抹掉了7个细节

  

  作为沈阳醒目的城市地标,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及中心雕塑群, 2007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无论外地和沈阳市民,来此游览或瞻仰,可否破解其中负载的十“?”?

  1.因何建造广场雕塑群?全国第一座大型毛主席塑像在清华大学建成后,各地出现建造毛主席塑像热。196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出了有关林彪指示《关于建造毛泽东大型全身塑像的通知(稿)》:“凡有代表性的大军事机关,其驻地有大院、有广场的地方”,“都可以搞”。中山广场改造最重要的项目,就是竖立毛主席像和周围群雕。同年,沈阳军区成立“毛主席塑像建设办公室”,由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任总指挥。

  2.谁主创毛泽东塑像及群雕工程?为竖立毛主席像和周围群雕,成立的创作组吸纳鲁迅美术学院师生田金铎、杨美应、高秀兰、张玉礼、陈绳正、庞乃轩、张秉田、易振瀛、贺中令、赵判吉、孙家彬、丁伟年、薛世哲、高宝田、宋文元等人,以及东北建筑设计院选出的建筑师、军区选出的美术工作者,组成强大创作阵容,最后发展到70多人。中山广场群雕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主创,著名雕塑家田金铎担任创作组组长,著名雕塑家孙家彬担任毛主席像塑造工作。

  

  3.毛泽东塑像为啥不戴军帽?1966年6月24日,红卫兵以"破四旧"拆除清华大学二校门,建筑系副主任程国英提出:“二校门”拆后显得空荡,可否立座毛主席塑像?被校红卫兵组织“井冈山兵团”采纳。塑像选择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穿军大衣、戴军帽,向群众挥手的形象。全国第一座大型毛主席塑像建成,各地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取经。“井冈山兵团”特把雕像建造过程编成材料,供来访者索取。如此这般,穿军大衣、戴军帽的毛主席塑像,就成模式。

  孙家彬担任沈阳中山广场毛泽东塑像设计创作,首先完成两米高的雕塑中稿,再放大为10.5米高的正稿。最后制作工作在辽宁工业展览馆中央大厅进行。为体现毛泽东的伟人风度,孙家彬认为毛泽东额头高很有特点,戴上帽子形象特点不突出,帽子拿在手里也不太好。孙家彬将想法说给当时省里的主要领导,得到的答复是:“难道伟大领袖不戴帽子,就不是伟大领袖?”一句话定音,于是,他设计出不戴帽子的毛泽东挥手像。

  4.毛主席的塑像为何面朝西?树立毛主席地塑像,一般都面朝南或东南,这样“光线要好一些,立体感也会强一些。”但毛主席地塑像为何朝西?当年参与创作的陈绳正说:“立塑像时,就毛主席挥手方向特意进行了实地考察。室外雕塑考虑光照,人物多朝南,但中山广场上的毛泽东塑像面向西。当时的中山路是附近最宽的马路,过往人流大,让塑像对着现在的沈阳站方向,这样从沈阳站过来的五湖四海的朋友,能够第一眼领略到领袖的正面风采。”

  

  5.58个人物雕塑有无原型?创作组认为,毛泽东塑像周围人物58个人物雕塑形象,应该尽可能兼顾南北、老少、胖瘦,创作人员分头下工厂,到农村田间,进军营学校挑选生动的形象代表工人、农民、军人、学生,从沈阳军区文工团演员到天津火车司机,都作为模特参加了创作。道具由部队提供,从最老的土枪到最新的机关枪,应有尽有。由于人物形象是写生而出,才各具特色、生动传神。这些“红旗语录拳头枪,迈步弓腰向前闯”的工农兵,人体比例都十分精准,造型个个豪迈强壮。

  6.如何跳出传统雕塑材料?塑像材质的选择,在排除铜、石材质后,有人提议用国际军用飞机为模具原料的环氧树脂即玻璃钢,具有重量轻、塑形准确度高、抗腐蚀性强等优势。但该材料在国内罕见,沈阳军区大胆决定自己建厂,自己生产。他们请来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工程师专项负责。因环氧树脂怕晒,年久易氧化,为此专门研制出一种防晒漆,拿到海南岛进行日晒和风吹雨打的考验。多番努力后,研制工作取得了全面成功,这是国内大型雕塑,首次成功使用合成材料。

  7.这组大型塑像是何规模?这组大型塑像总高20米,其中,毛泽东塑像高10.5米,基座高近10米、宽11米、长22.5米,58个人物组成的群像高3.5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和尺度最大的毛泽东塑像与群雕工程。“群雕先以30厘米小样完成,群像的翻制工作,由沈阳松陵机械厂、沈阳低压开关厂、沈阳高压开关厂、沈阳市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工人们完成。”至今,这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毛泽东塑像与群雕工程。

  8.谁还记得广场雕塑群的定名?当年,提出两套设计方案,其一,毛泽东塑像与周围群像分离表现,体现相互呼应之势;其二,毛泽东塑像与周围群像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模型制作完成后进行陈列,各界代表认为后者最能体现毛泽东同志和人民群众心连心,这套方案最终被采纳,并将中山广场雕塑群定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林彪体可在雕塑正面基座上,后来因林彪事件刻字被除去,以后再没书题,这就成了一个无名的雕塑群。现在除了当年的创作者和“老沈阳”,对于这群雕塑,还有多少人知道叫什么名?

  

  9.雕塑群被抹掉了什么?1981年中山广场改造,这组雕塑群被抹掉7个细节,使雕塑失去了一些原汁原味。

  群雕中头戴柳条帽的工人手中的报纸,原是《人民日报》头版社论的通栏大标题:《这是为什么?》,改后变成一纸空文,反右斗争的历史场景被隐去。

  毛泽东那篇著名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抹掉。

  红小兵右手的板刷和左手提着的浆糊桶抹掉。

  雷锋、王杰身后背景雕塑的“三面红旗”只剩一面。

  样板戏人物李玉和手中的红灯抹掉。

  所有曾经手中拿着的《毛主席语录》除掉。

  左面雕塑群原高举的,那块象征文革辉煌成果的“革命委员会”牌匾,被改成不伦不类的大花篮。

  

  10.这座雕塑有什么艺术成就?尽管这座雕像被动了一些手脚,但它的政治艺术成就是不能抹杀的。

  从政治内容上讲,这座雕塑首开以雕塑群展现中国现代革命与建设史。群雕基座后部为“建党”;基座左侧为“井冈山星火”(1927年—1936年)、“抗日烽火”(1937年—1945年)、“埋葬蒋家王朝”(1946年—1949年)三组群雕,表现民主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基座右侧由反映1949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69年三个历史时期的三组群雕,表现巩固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胜利;群雕基座正面群雕,表现广大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

  从艺术创作水平来讲,无论是毛泽东塑像,还是群雕塑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水准。当时,这组雕塑与另一组非常出名的雕塑“收租院”齐名,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雕塑艺术代表作。

  从雕塑史的地位上讲,时至今日,这组雕塑经受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作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毛泽东塑像及群雕工程,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仍被业界与专家誉为:城市雕塑之冠、红色艺术传承的经典、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文中配图,忠新自拍。)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