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和赤脚医生 耿来意 · 2020-01-05

家庭医生和赤脚医生 耿来意 · 2020-01-05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我们国家已经有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了,立刻觉得自己羞惭的很,自已日子过惨了,被社会远远地抛在后面了,那么多国人都有家庭医生了,而我……我就想起自己一次生病的经历。

  前年的事了,单位晨会的时候,肚子开始疼,忍一忍吧,离开不好,别让人家以为自己对晨会有意见。越来越厉害了,去医院吧,可疼得走不了路。多亏同事开车把我送到了第一人民医院。找医生,初步诊断为尿道结石,医生问挂急诊还是住院?我说什么快你就怎么办吧。医生说当然是急疹快了,可急诊可能没法报销,会花好多钱。我说花多少都行啊,只要快把我的病给治了。挂号吧,我连路都走不了,挂不了号啊,还是亏了同事的帮忙。那段时间那个煎熬啊,我蹲在医生的边上,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快点把急诊的手续办完了,好啊,挂完了号,拍片,然后决定体外碎石。我来医院是九点多一点,到拍完片快十一点半了,体外碎石还要排队,医生就要下班休息了,如果排不上队就要等到下午了,天啊,到下午我还能活着吗?找人吧,我们领导听说同事的对象在这家医院,于是找到了他,总算把病给治了。多亏我命大啊,要是没有个熟人在医院,没有赶在医生下班以前做上手术,那可能我也早不在人世了。后来接到人民医院一个女声的回访电话,问我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我说你跟你们院长说说,能不能先看病再办手续收钱,你们这样弄不好还没等看病,人就没了。也不知道那女同志跟没跟院长说,虽然说了也没用。

  你说,咱要是挤身那5亿国人行列,还用得着遭这个罪吗?

  昨天上网去找找那关于5亿国人拥有家庭医生的新闻,噢,还真有这么回事,不过已是旧闻了,很旧很旧的闻了。2017年9月份,央视的一则新闻说全国3.2亿拥有了家庭医生;到了2017年12月份,新华社播报说超过5亿国人拥有家庭医生了。发展速度还非常快,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都两年了,应该满大街都是家庭医生了吧?可我至今也没见个家庭医生的影子,都是世界级大媒体报道的新闻,不会骗我吧,可能自己越混越差的缘故吧。

  家庭医生是什么?家庭医生是全科大夫,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是以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使您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你想想,5亿国人享受到了这种星级的家庭医生服务,尽管自己至今没有享受到,心里多少有些酸,但也应该高兴才是,不能因为阳光没有普照到自己,就否认太阳的光芒。另据报道,国家早印发了《关于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这不到了2020了嘛,家庭医生可能近在眼前,你就偷着乐吧。

  我又想到了中国历史上的赤脚医生,一听这个名字就比较土气,比不上家庭医生那么高大上。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个名词,是对活跃在广大农村的一种乡村医生的称呼。因为这种医生没有什么编制,在生产队里拿工分,除了行医,还要挽起裤腿赤着脚下地干活,所以被称为“赤脚医生”。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转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介绍了一个叫王桂珍的赤脚医生的故事,毛主席看完文章后在文章眉头上批了几个字:“赤脚医生就是好”,“赤脚医生”这个称呼在全国迅速普及开来,我们小时候村里都有这样的赤脚医生,谁家有人生病了,赤脚医生哪怕正吃着饭,也要赶紧背起药箱去给人家看病,从来看不到请不到这样的事,也没有先拿钱再看病这回事,赤脚医生还负责村里的防疫、卫生等杂七杂八的事情,现在想想,赤脚医生还真像老百姓的家庭医生呢!“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也有说180多万的,反正是非常之多,实现了村村有医生。那时的中国赤脚医生很出名,闻名世界,风光无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一本叫《赤脚医生手册》的书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发行。1974年,赤脚医生王桂珍还代表中国百万赤脚医生参加了日内瓦第二十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还发了言。中国的赤脚医生,被很多世界卫生组织成员称赞创造了人间奇迹。后来呢,就是这人间奇迹,突然就消声匿迹了。我记得,是怎么匿迹的呢?大包干了,农村集体解散了,赤脚医生没有生活来源了,再象过去一样给人无偿看病会耽误自己地里的活,于是赤脚医生就开始变成收费的乡村医生了,既然收费了,那何不到镇卫生院看呢?那里还有专业医生。于是没过多久,过去的赤脚医生就干不下去了,纷纷转了行,现在的农村,乡村医生恐怕也很难见到了。除了这种自然消声原因,还跟官方的要求有关,198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用“乡村医生”代替“赤脚医生”,1985年1月,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正式提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个名称,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跟有仇似的,非要与“赤脚医生”这个名字彻底决裂。70年代有两部描写农村赤脚医生的电影《红雨》、《春苗》,也再也看不到了。

  网上流传着一个叫陈美霞的,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教授,对毛泽东时代的医疗卫生制度比较有研究,她写了一篇《大逆转》的文章,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写的还是非常专业和符合历史实际的,其中有这样一段:“公社的工分制度和合作医疗的集体基金支持赤脚医生们完成工作。毫不奇怪,当公社和合作医疗瓦解后,赤脚医生的数量从1975年的180万降到1982年的140万再到1984年的120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价格的提升使得1978年后农业劳动更加有利可图。因此,许多赤脚医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干农活而不是卫生工作上,并且好多人到乡镇企业找工作或忙于经商或者搬到城里找更高收入手工作。……使赤脚医生转变成乡村医生的专业化,以及后来的医疗保健的私有化,已经使赤脚医生制度原有的创新的精髓丢失,事实上它就是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而设计的一个去专业化的、草根阶层的医疗保健系统。医疗保健重新被专业医疗工作者所控制。……市场改革前后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大逆转,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表明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大变迁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影响有多重大。大多数有关中国医疗卫生系统及其改革的研究,都赞扬改革前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计划的设计和有效执行以及当时中国人民健康的改善,而对这样的体系在改革开放后遭到瓦解感到遗憾。”陈教授的论文比较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瓦解的惋惜和痛心,她认为“在卫生保健系统,中国终结了严格的独立自主的科技政策,改革刚开始不久就从西方引进医疗技术。此外,在医务工作者间和政政府部门里弥漫着对西方医疗模式的崇拜。”这篇论文可能写于上世代90年代,对照今天发生的越来越激化的医患矛盾,存在的越来越难以解决的深层问题,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真是令人痛心疾首。文章看到最后,看了论文的结论,感到了深深的失落。论文的结论是:没有另一场社会革命,重建先前毛时代发展出来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不可能的。因此,现有的改革了的、西方模式导向的道路会继续下去,并决定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这也就是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就这样一条道走到黑了。

  最近,同事在朋友圈里图说自己的无奈,孩子感冒了,去我们这儿比较出名的青岛大学医学院看病,无号可挂,无号可挂,早晨8点多去医院,到下午4点多才打上针,你说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啊,家长的心里是多么焦灼啊。看来我的同事啊,也比较悲催,至今也还没混上个家庭医生。

  搜狗百科里对“赤脚医生”这一词条的解释里说:“赤脚医生在21世纪可以理解为国外的保健医师,他为群众提供的是24小时,即时的不需要排队的贴身医疗服务。普通的伤风、咳嗽、常见的外伤的时候,赤脚医生能够几分钟内为你提供医疗服务。和城市的医疗服务相比,等车、排队、缴费、3分钟看病,赤脚医生制度值得今天的医改部门认真学习”

  看了这条,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如果当初不把赤脚医生这个制度弄没了,我不早就拥有家庭医生了嘛。好在,我们迎来了2020,家庭医生总算要全覆盖了,可算有奔头了。

  最近,肚子又老是隐隐作痛,老是担心旧病复发,医生说结石这个病比较容易复发,每次肚子疼的时候,我就暗暗祈祷:老天爷啊,在我病发之前,家庭医生快点把我覆盖了吧,结石这种病疼起来真要命啊,实在是等不起啊,如果在曙光到来之前倒下去,我死不瞑目啊。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