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当代中国人的婚姻观及高昂的彩礼兼谈破四旧 作者:谷阳

 也说当代中国人的婚姻观及高昂的彩礼兼谈破四旧 作者:谷阳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爱情是美好的,也是纯洁神圣的,历来都是人们讴歌赞美的主题。改开以后,中国人的爱情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是爱情已沦为了金钱的附属品,也即是说爱情的内涵已被金钱彻底掏空,只剩下一具空空如也的躯壳。

  现代社会的进步程度,大体上可以从女性的社会地位上得到体现,女性的爱情观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了解现代人的爱情观,若是单纯的从当代着眼,是很难有个全面的了解的,必须对社会发展史做个简单的梳理才可能对当代的事有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远古的母系氏族算起,那时的女性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以二方面说的,首先那时是群婚(这种群婚是朴素原始的一种婚姻形式,现代人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给想歪了),这就意味着那时的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第二是经济原因,那时的生产力低下,采集是氏族重要的食物来源,而女性在采集方面有着天然的优越性,这种经济上的主角,更加奠定了女性的领导地位。那时的女性应该是自由的,在生产上担当着重任,同时也受到氏族成员发自内心的尊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说道:“外表上受尊敬的、脱离一切实际劳动的文明时代的贵妇人,比起野蛮时代辛苦劳动的妇女来,其社会地位是无比低下的;后者在本民族中被看做真正的贵妇人(ladyfrowa,Frau=夫人),而就其地位的性质说来,她们也确是如此。”

  母系氏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期,这期间,群婚制逐渐过渡到了“对偶婚”。“所谓的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对偶婚为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来自百度百科)。这种婚姻形式的直接结果就是子女的生身父亲可以确定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男女在生产中的地位开始发生反转,男性在生产中由从属地位而改变为主导地位。生产力的提高使产品有了剩余,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私有制。男性可主导更多的产品了,这也是产品的继承成了问题。母系氏族产品的继承必定是整个氏族的,即母亲死后,她的财产由整个氏族继承(这时仍是公有制),但随着子女生身父亲的确定及男子在生产中可支配更多的产品,父亲死后,他的财产子女是无法继承的。由于对偶婚是异族通婚,父亲是外族人,他的子女是属于母系一方的,却不能继承他的财产,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改变也是符合子女的要求的,改变的结果就是男子夺取了氏族的权柄,子女由跟随母亲而改变为跟随父亲。男子可控制的财富越来越多,成年女子也只有委身于成人男子,生存才有可能得以保证,母系氏族随之解体,婚姻也进入了“一夫一妻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妇女的这种被贬低了的地位,在英雄时代,尤其是古典时代的希腊人中间,表现得特别露骨,虽然它逐渐被伪善地粉饰起来,有些地方还披上了较温和的外衣,但却是丝毫也没有消除的。”

  我们不难看出“一夫一妻制”是拌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及对产品的私人占有而产生的。氏族公有制过渡到家庭私有制,“一夫一妻制”与其说是产生了稳定的家庭,不如说是更有利于对私有财产占有的稳定。自此人类的爱情婚姻便在私有制及男权的主导下艰难前行。

  爱情就本质而言,应是男女之间相互爱慕而生出的两情相悦的纯真情感,但在私有制的男权社会这种爱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子对家庭财产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女性基本上不参与社会活动,在政治上没有丝毫权利可言。女性经济上的不独立,还不足以完成对女性绝对的控制,那就再发明一套封建礼教,以便给女性套上一副精神枷锁,使女人也彻底变成男人们的私有财产。围绕女性的道德说教,无一不是为男性服务的,忠贞与贞操都是女性的专属,从来与男人无关。这种男人的强权社会,女性的绝对失去自由,爱情自然也就成了稀世珍品。但爱情是压制不住的,她就像压在巨石下的小草,总会有勇敢者敢于冒头,虽然最终被消灭掉。即便是演绎的神话爱情故事,也无一不以悲剧收场,这也佐证了男权及私有制的强大。中国封建制下这种爱情的稀缺,是以女性失自由为条件的,爱情本身并不曾死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就了无数的爱情悲剧,直接的受害者_女人,止少有一部分,那怕是一少部分,他们对爱情是清醒的也是渴求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是这样的一位,再从后来的女权运动,我们更能看到这一点。私有制的男权社会,是爱情悲剧产生的沃土,围绕这幕大悲剧的文学作品,既是对现实的真实映照,也是少数清醒者对这吃人的社会发出的一声怒吼,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了。

  新中国消灭了私有制,这是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重要前提。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可以担当同男人一样的角色,真正为新中国建设顶起了半边天。经济地位的独立,使女性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地位,自由的爱情也彻底成了现实。但新社会从来都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必定带着旧社会的痕迹,人们头脑中的旧思想不可能马上消失,甚至还会顽固地存在着,破四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观念、旧风俗,破四旧不是凭空刮起的一场政治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四旧是建立在旧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也即是建立在私有制之上的东西,这些旧东西,与公有制是高度不兼容的,它的存在阻碍着新文化的建立,反映在爱情观上便是男女的再次不平等。因此旧东西必须打破,破旧方可立新。这期间也确实建立起了崭新的爱情观。

  为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而结成伴侣的,在早期的共产党人中已不鲜见,但在普通人中也刮起这股风,却是后来的事了。这样的爱情观,已经比较彻底地摆脱了物质与权力的束缚,使爱情真正向着她的本质靠拢。建国及改开以前,婚姻中的彩礼已是久违的东西了,如果有哪家的女方在婚姻中索要彩礼,一定会被左邻右舍所耻笑(的确如此。——编者)。这也决不能武断归结为物质的匮乏,正是所建立起的焕然一新的社会风尚,在影响着人们的爱情观,同时也向其它方面不断渗透。

  改革开放不仅仅是恢复了私有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从男女的关系上看,是以法律上的平等遮盖了实质的不平等。女性参与经济的权力在法律上是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受到排挤,并拌随对女性的性侵犯。这是中国封建男权的死灰复燃,或者说男权压根就不曾死掉,但这对比封建社会赤裸裸的男权又显得极其隐蔽。女性的人身是自由的,但面对生存及社会的压力,男女是同等的,也即是说这似乎并不是男人所造成的,事实上也确实不是男人造成的,因为男性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那么这种压力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是资本,资本一来到世间,就不曾有半点人性。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家庭还带有一丝温情脉脉的伪善的话,那么资本社会的家庭连这一丝伪善也勿须要了。资本的逐利性,注定了是六亲不认的,在资本面前谈仁义,你不是被资本吞噬便是被它彻底撕的粉碎。中国非常糟糕的就在于旧思想与资本的畸形结合,这在目前婚姻的高昂彩礼上,有着典型的反映。

  中国封建社会的彩礼,其内涵还带有诸多美好的祝福与愿望。茶是古代彩礼必不可少的物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就是用茶来暗喻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虽然忠贞是只对女性而言的。现代的彩礼则是借封建彩礼的“尸”来还资本的“魂”,现在的彩礼几乎无内涵可言,已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买卖关系。

  当代的婚姻状况,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即有钱有权者可拥有几十乃至上百个情妇,这些情妇的本质与娼妓无异,也即暗娼,无权无钱者却一女难求。女性也是待价而沽,随时打算着入主豪门或膀一大款而去。在贫穷依然普遍的情况下,底层社会的旷夫怨女也就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些不是社会的全部,但具有普遍性是毋庸置疑的。

  资本统治下的生存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如何生存下去,成了当代人最现实的问题。爱情的浪漫与美好,在现实面前被打的粉碎,爱情再次成为了稀缺的奢侈品。如果说古代的女性还有一丝反抗的勇气的话,当代的女性连这点勇气也荡然无存了。电视征婚节目中的那位女性的“宁在宝马里哭决不座在自行车后面笑”的近乎白痴的爱情宣言,也就见怪不怪了。当代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空白,决不是作家们爱情想象力的萎缩,而恰是与现实高度的契合,因为爱情已死。

  看看革命前辈及改开前人们的爱情现,当代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甚至还会感到好笑,但他们终究会理解的,理解后会马上肃然起敬。可我们能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些什么呢?千万别人我们后人想起我们这代人,让他们为我们感到羞愧难当。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