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
分类:读书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李时珍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目录

  • 1 家世
  • 2 生平
  • 3 著《本草纲目》
    • 3.1 起因
    • 3.2 过程
    • 3.3 刊行
  • 4 其他著作
  • 5 轶事
  • 6 纪念
  • 7 影视作品
    • 7.1 电影
    • 7.2 电视剧
  • 9 资料来源

家世

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也是当地名医。

由于家庭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喜爱医药。由于当时医者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身为医生的父亲李言闻希望他读书应考科举以光宗耀祖,并不鼓励他习医。

生平

李时珍像
李时珍塑像(香港艺术馆展品)

李时珍生于1518年7月13日(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逝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14岁时不负父望顺利成为秀才,但之后3次参加乡试失败,无法成为举人,兼之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至此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

30岁时成为当地名医,38岁时,武昌的楚王听说后聘他为去任王府“奉祠正”,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务。

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李时珍在京师供职了一年后,因不满庸医把太医院弄得乌烟瘴气而辞官。

1557年,辞官回家后,他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并在此行医。此后一直研究医药,历经30余年时间,终于著成《本草纲目》,后来又用12年修订三次。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离世,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南2公里的雨湖之滨。(参看李时珍墓)

著《本草纲目》

起因

在他行医救人时,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资料,可惜并无回音,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整理历代的药物学著作。

过程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药名混杂最使李时珍头痛,使他往往弄不清药物形状和生长状况。过去的本草书,虽反复解释,但由于部分作者没有深入调查,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作“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于是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除不辞劳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试药外,他还遍访名医宿儒,并到处访问渔夫、农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后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刊行

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死后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刊行。

其他著作

《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濒湖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脉诀考证》、《五脏图论》、《濒湖医案》、《天傀论》、《白花蛇传》等,除前两种外皆失传[1]。文学著作《菡所馆诗词》和《诗话》等[2]

轶事

2010年,韩国明星张娜拉在中国湖北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向李时珍灵位上香跪拜。该县委书记熊长江宣布委任张娜拉为“李时珍形象大使”,引来中国人民猛烈抨击。[3]

纪念

影视作品

电影

影视作品 饰演演员
中国电影《李时珍》,于1956年拍摄 赵丹

电视剧

影视作品 饰演演员
香港无线电视剧集《本草药王》,于2005年推出 林文龙
中国大陆电视剧《大明医圣李时珍》,于2009年出品 黄海冰


资料来源

  1. 钱远铭; 毛德华; 湖北省中医药硏究院. 医史文献硏究室. 李时珍硏究.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4: 17–132.
  2. 辛冠洁; 葛荣晋. 明清实学思潮史. 齐鲁书社. 1989.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