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竹:生产力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萧竹:生产力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文章摘要:在社会生产力提供的剩余产品尚不能满足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下,人们争夺生存私利、生存条件的私有观念行为,必然会导致私有制、剥削、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这一漫长时期的社会,只能是阶级社会。而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只能是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就像医生对人体病症诊断得是否正确,决定着治疗方案制定得是否正确,从而决定着疗效的好坏一样,国家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定得是否正确,则决定着基本路线制定得是否正确,从而决定着社会主义或兴或衰的不同命运。

  前不久,重要媒体上有重要理论文章宣示:“在原来的原始社会、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将不带阶级冲突性质,而表现为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矛盾。”这种穿越时空的神眇论断,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如同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非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非阶级矛盾”,提供了历史观的理论根据。

  而当今社会的现实景况是: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权力组织,是阶级社会存在的根本标志;阶级性是国家的灵魂

  若社会主义社会真的“不带阶级冲突性质”,那么,国家也就消亡了。同样,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真的不是阶级矛盾,那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也就失去了政治必要性的基石。

  辩证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客观状态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阶级的产生和灭亡

  社会的石器生产力时代,尚不能提供剩余产品,使得私有制、剥削、阶级和国家尚无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无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

  当社会进入青铜器生产力时代时,就开始能够提供剩余产品了,从而使得私有制、剥削、阶级和国家开始有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阶级社会的开始

  当社会发展到工场手工业和蒸汽机生产力时代,就为私有制提供了资本社会化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由市场经济生产方式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竞争——从私人垄断阶段,经过国家垄断阶段,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是在生产力基础上资本驱动的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

  当社会发展到电机内燃机生产力时代,自由市场经济阶段也就开始质变为国家垄断市场经济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

  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关系是“按资分配”——即占人口1%的资产阶级无偿独占剩余价值,而占人口99%的劳动人民却只能得到劳动力成本(工资)的补偿。这就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渐相对萎缩,从而形成市场经济的不治之症——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劳动力的成本不断降低,劳动人民所得到的劳动力成本(工资)补偿的比重则日渐相对降低,而资本无偿独占的剩余价值的比重则不断提高,因而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也就陷入了日益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

  到了国家垄断市场经济阶段,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社会便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所以,电机内燃机生产力时代,就是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也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斗争时代的开始。【苏联、中国等在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时,已经处于电机、内燃机生产力发展的初、中期阶段,其生产力的相对落后程度,比尼德兰和英国在蒸汽机生产力尚未出现就率先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时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力之严重落后程度,要强得多。可是,尼德兰和英国等国家建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却没有人说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想资本主义”,必须搞“自然经济的封建主义补课”。同理,苏联、中国等率先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也绝不是什么“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想社会主义”,同样也无需搞“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补课”!】

  当社会进入超高级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力时代时,就能够提供极大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按需分配”,这使得私有制、剥削、阶级和国家又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

  总起来说,在生产力开始能够提供剩余产品、但尚不能满足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按需分配”的历史时期——包括社会主义时期——就决定了阶级社会时期的存在。这是因为:在社会生产力提供的剩余产品尚不能满足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下,人们争夺生存私利、生存条件的私有观念行为,必然会导致私有制、剥削、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这一漫长时期的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阶级社会。而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只能是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时代的阶级斗争,相对于历史上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时代的阶级斗争,绝不是弱化了,而是更加深化激烈了——其本质是公有制与私有制、公有观念与私有观念之间的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缠绕搏斗。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公有制之后,虽然可以通过政权的强制力基本上消灭经济形态的剥削阶级(使其以残余的剥削阶级形态存在),但是,并不能消灭阶级分化和阶级产生的根源——生产力能生产剩余产品、但又不能满足“按需分配”;自私观念行为导致私有制存在。因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基础建立之后,若不能通过长期有效的无产阶级思想文化革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思想政治上层建筑,则公有制就只能落魄为私有观念文化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必然会在被腐蚀侵袭中走向式微,并最终被私有观念文化的狂涛所吞没。回顾历史,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建立之后,尚且需要通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革命(例如,纵跨数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的思想政治上层建筑,以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至于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显然尤其需要长期有效地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文化革命。

  从阶级关系上说,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公有制之后,虽然资产阶级在经济形态上被基本消灭了,但是,“经济形态的资产阶级”的残余还存在,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还严重地存在;以权谋私的官僚主义和雇佣劳动小生产还在自发地膨胀;并且,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进程,还策源着咄咄逼人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全面腐蚀和围剿,从外部时刻催生着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准官僚资产阶级亲西方资本势力的滋长,强力诱迫着其国内的政治路线和改革路线向资产阶级化方向的演变。因而,只要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有效地进行上层建筑的无产阶级公有思想文化革命,持续夺取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治权,就不可能正常地发育无产阶级大众民主制衡机制,则新生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形态上的复辟,就是一个“天要下雨,水往低处流”的自发必然过程。这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预测问题,而是百年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反复印证过的残酷社会现实!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处于外部阶级社会的全面包围颠覆之中,而且其内部社会也仍然处于阶级社会之中。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必须改变对“阶级”概念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认识。

  应该说,列宁从经济内涵上奠定“阶级”概念的基础,并不意味着阶级概念的经济内涵是否定其政治内涵的。这就好像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上奠定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否定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的统帅性决定作用(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有论述)的道理一样。

  辩证唯物史观的“阶级”概念,不但包含经济内涵,而且必须包含思想政治内涵。可以说,“阶级”是“经济形态的阶级”和“意识形态的阶级”的对立统一;并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性决定因素,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统帅性决定因素。不理解辩证的阶级概念,就不会真正掌握辩证唯物史观,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经济上出身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却属于无产阶级,而向忠发和赫鲁晓夫等叛徒在经济上出身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却属于资产阶级;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红二代”,在经济上出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家庭、后来却在政治上滑入了准资产阶级阵营的严酷现实。

  正常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演化为私有制占主体的官僚社会主义社会除外),其剥削阶级的存在方式,呈现着一种崭新的特殊形态

  私有制社会的剥削阶级,主要是以“经济形态的剥削阶级”的方式存在。对于这种现象,主要运用经济内涵的阶级概念来解释,是足够的。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形态的资产阶级”被基本消灭了之后,社会上的阶级分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时期的剥削阶级,就不是主要是以“经济形态的资产阶级”的方式存在,而是以“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为主、以残余的“经济形态的资产阶级”为辅的方式存在。

  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存在的崭新特殊性,要求人们必须运用辩证的阶级概念来理性认识。否则,就会像用肉眼看不到病菌一样,看不清社会主义社会还严重地存在着“阶级分化的癌细胞”(资产阶级性质的意识形态、政策路线和官僚主义腐败作风等等);就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如同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那样“不带阶级冲突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的生活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供给之间的纯碎经济矛盾;就会在阶级斗争熄灭论的香风迷雾中沉沦堕落——这就是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漠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思想文化革命,自觉不自觉地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纲领”的唯生产力论基本路线和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的改革路线、从而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极端低潮的理论根源。

  然而,物极必反,真理不可战胜。历史要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须重新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精髓——有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继续革命的理论(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高峰”)的巨大真理意义。否则,无论如何“依法治国”和反腐败,都不可能抓住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上层建筑建设这个“牛鼻子”。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设长期滞后,公有制经济基础就会成为失去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有效保护的弃儿。从而,社会主义社会也就难免重蹈“原始社会末期的命运”——公共积累的财富,在“权力精英”追逐“先富”的躁动中被瓜分殆尽,公有制瓦解。

  只是,电机内燃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就业率造成严重威胁;且无序、挥霍、两极分化的市场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充分全球化,对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存在造成了崩溃式的浩劫——是真正强大的、浩浩荡荡的历史车轮,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坚定地指向“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之路”!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