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德智体缺一不可。

近日,山东省招考委正式发布《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这标志着2020年“新高考”进入实质性落地实施阶段。

此次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政策点多、涉及面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为此,“山东教育发布”开设“2020新高考”专栏,集中发布系列相关政策解读文章,请随小编一起关注。

12月16日上午10时,山东省教育厅举行2020年 “新高考”实施方案新闻通气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张琳,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李霞,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张志刚等出席通气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辞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达由衷的谢意!

12月16日,经省政府同意,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印发了《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通报。

《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选择上海、浙江进行首批改革试点,2016年又确定山东等4省市扩大试点,这是全面有序、科学审慎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步骤,也是对山东的高度信任和重视。2016年和2018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山东改革试点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政策框架。为做好改革政策的落地,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总结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践,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先进改革经验,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我省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和论证会,期间还得到了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2019年9月下旬,省教育厅邓云锋厅长带队到教育部学生司、考试中心作专题汇报。10月中旬,向教育部学生司报送《实施方案(送审稿)》审核,根据教育部书面意见修改完善。10月下旬,于杰副省长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和专家论证会,专题研究和充分论证我省考试录取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11月2日,于杰副省长召集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通过《实施方案(送审稿)》。11月11日,龚正省长主持省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坚持“四个有利于”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才、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安全稳定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简捷高效、易于实施,深化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

坚持“科学公正”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规范程序、明确步骤、强化保障,建立健全科学选才、促进公平、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高校招生工作机制,提升我省招生考试录取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维护招生工作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考试招生育人”长远目标、又着眼考试招生工作实际,既遵照国家政策、又对接省情考情,既做到科学选才、又发挥正确导向。二是落实改革精神。贯彻落实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聚焦改革要求,着眼政策变化,着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三是保持平稳过渡。以我省多年高考改革成果为基础,充分考虑考生和社会接受度,能沿用的不再重起炉灶,能小幅调整的不作大的变化,确保改革政策平稳落地。四是注重简捷易行。注重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合并录取科类、录取批次,减少环节、规范程序、优化服务,便于社会理解、考生操作和工作实施。五是维护公平公正。合理安排各科目考试时间,科学实施等级考试分数转换,改革志愿填报模式,增加志愿填报数量,保障考生合法权益,维护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实施方案》的四个主要变化

与改革前相比,《实施方案》改革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考试科目和时间

2020年,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考试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任选的3科。语文、数学、外语(笔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外语(听力)考试实行两次考试,均安排在1月8日上午,外语听力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

实行学业水平“6选3”等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选择考试科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8日上午,主要考虑是避开夏季雷电等恶劣天气,增加了考试机会,有利于降低考试风险,维护考试安全和考生利益。

根据本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统一高考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6月8日上午没有安排考试,这是基于全国高考的统一性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目前,全国只有6个试点省份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其余省份仍于6月8日上午组织文综/理综考试。国家将根据改革范围的逐步扩大,统一调整全国高考时间。

(二)成绩构成和分数转换

2020年,高考成绩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科使用原始分数,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选3科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成绩,转换后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实行等级分数转换,是为解决等级考试选考科目不同、试题不均衡、分数不等值等问题,造成3科考试成绩不能直接相加而采取的制度设计。我们在有关省份试点的基础上改进优化,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和“一分一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和较好的成绩区分度,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三)划线和录取办法

2020年,报考科类分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普通类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3个批次;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和常规批2个批次。

普通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按普通类本科计划的1:0.5划定。艺术类继续划定本科、专科文化控制线。其中,本科文化控制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的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专科文化控制线与普通类二段线相同。体育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根据考生综合成绩划定体育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体育类一段线,按照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体育类二段线,按照体育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作为高校录取体育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

(四)志愿设置和填报

2020年,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改革后,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将增强考生录取专业与兴趣特长的匹配度,避免大量考生因被调剂录取造成不符合专业意愿的状况。

普通类常规批将志愿填报数量设置为96个,是根据我省实际,参考浙江、上海的经验做法,经过多次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综合考虑确定的。主要考虑是:原高考的志愿填报数量为1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内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共72个专业志愿。改革后,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应该适当扩大考生志愿数量,将专业志愿数量设置为96个,与改革前相比相当于增加了4个院校志愿(24个专业志愿)。96个专业志愿是允许填报的最大志愿数量,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高考成绩、专业遴选等情况综合考虑填报,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随着改革实施,可参考的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估计多数考生不需要全部填满了。

推进《实施方案》的四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协调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高考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落实各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考试招生机构和招生高校的工作职责,加大组织力度,细化工作方案,强化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确保2020年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平稳落地实施。

(二)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考试招生条件保障,高标准建设标准化考点、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综合考虑高中课程改革及选课走班给教师工作量的影响,充分肯定高中教师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三)开展宣传培训。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制作“一本宣传册”、拍摄“一部专题片”、开展“一次新闻发布”、组建“一支专家队伍”、组织“一系列专题培训”、搭建“一个联合应答平台”,确保政策宣传的科学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积极为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四)开展模拟演练。根据工作需要开展2020年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全员全过程模拟演练,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程序、优化流程,为2020年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奠定基础。

各位媒体朋友,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关广大学生切身利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已进入全面落地实施攻坚阶段。在这里,恳请大家大力支持高考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共同推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实施。

谢谢大家!

鲁招考委〔2019〕3号

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

关于印发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

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各高等学校,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

2019年12月13日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

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精神,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11号)确定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特制定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才、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安全稳定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简捷高效、易于实施,建立健全科学选才、促进公平、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高校招生工作机制,提升我省招生考试录取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维护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考试安排

2020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实行“3+3”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选报的3科。考试总成绩为750分,3科高考科目原始分数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科等级考试科目原始分数满分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成绩,各科等级分满分均为100分。

(一)国家统一高考。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其中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外语(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8日上午,连续组织两次,每次考试时长约20分钟,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

国家统一高考时间安排表

时间\科目

上午

下午

1月8日

外语(听力)

(9:00开始)

6月7日

语文(9:00-11:30)

数学(15:00-17:00)

6月8日

外语(笔试)

(15:00-16:40)

(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由我省自主命题,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选报3科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每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表

时间\科目

上午

下午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6月9日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6月10日

历史

生物

地理

三、录取办法

招生类别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按类分批次依次进行录取。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高校招生类别和专业(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各类别批次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填报和录取。

(一)普通类。

普通类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三个录取批次,录取工作按三个批次依次进行。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普通类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普通类二段线,作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0.5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1.提前批。包括军事、公安、航海、消防、公费师范(医学、农科)生、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运动员、飞行技术等类型的本科招生,以及飞行技术、直招士官生等类型的专科招生。

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可填报本科志愿,也可以填报专科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下、二段线上考生只能填报专科志愿。

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和志愿,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投档,志愿相同的同分考生全部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2.特殊类型批。包括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等类型的本科招生。

安排一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且具有相关资格的考生可填报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志愿;符合招生高校根据教育部规定提出的分数要求、具有相关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志愿。

根据考生志愿按规定比例进行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

3.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

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第1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

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和志愿,按照学校专业招生计划的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

(二)艺术类。

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三个录取批次,录取工作按三个批次依次进行。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的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艺术类专科文化控制线与普通类二段线相同。

1.本科提前批。包括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参照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执行的其他院校,中央部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除美术类专业之外的艺术类专业,省属公费师范生、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专业招生。

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

填报中央部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本科专业志愿须达到我省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执行的其他院校本科专业,依据国家规定不受我省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限制。

根据考生志愿,关联其填报的第一专业合格成绩全部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2.本科批。除提前批之外的所有艺术类本科招生。

安排三次志愿填报。统考、联考专业(专业类)实行平行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校考专业不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只能填报1个院校志愿。

统考和联考专业遵循考生志愿,关联专业合格成绩,根据综合分数或专业分数按招生计划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校考专业关联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合格成绩全部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艺术类统考及部分联考专业根据综合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投档。综合分数计算办法分别是:

美术类专业(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计算。

文学编导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30%、文化成绩占70%计算。

播音主持类(使用联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30%、文化成绩占70%计算。

书法类(使用联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40%、文化成绩占60%计算。

音乐类、舞蹈类联考专业根据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投档。

3.专科批。包括所有艺术类专科招生。

安排两次志愿填报。经教育部批准可以组织专业校考的部分专业(专业类),不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志愿填报1个院校志愿;除此之外的其他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按“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填报,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校考专业遵循志愿,关联专业合格成绩全部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统考专业遵循考生志愿,根据综合分数按照招生计划的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其他专业认可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联考和校考成绩,遵循考生志愿,根据文化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

(三)体育类。

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和常规批两个录取批次,录取工作按两个批次依次进行。体育类在专业成绩合格生源范围内按综合分数划线。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的办法计算。

根据考生综合成绩,按照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体育类一段线;按照体育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体育类二段线,作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

1.提前批。包括省属公费师范生等类型的本科招生。安排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达到体育类一段线的考生可以填报提前批志愿。

遵循考生志愿,依据综合分数按规定的比例进行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2.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

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第1次志愿填报由体育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体育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

遵循考生志愿,依据考生综合分数,按专业招生计划的1:1投档,由高校审核录取。

各类各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专业,考生成绩相同时,依次按语文数学总成绩、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协调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高考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要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落实各级招生考试委员会、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高校的工作职责,加大组织力度,细化工作方案,强化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确保2020年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平稳落地实施。

(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招生考试条件保障,高标准建设标准化考点、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综合考虑高中课程改革及选课走班给教师工作量的影响,充分肯定高中教师付出的努力和贡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

(三)开展宣传培训。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制作“一本宣传册”、拍摄“一部专题片”、开展“一次新闻发布”、组建“一支专家队伍”、组织“一系列专题培训”、搭建“一个联合应答平台”,确保政策宣传的科学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积极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四)开展模拟演练。根据工作需要开展2020年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全员全过程模拟演练,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程序、优化流程,为2020年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奠定基础。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

原标题:特写|韩国宣布用5年废除精英高中,一场教育均等化的错觉?

韩国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韩国,这个问题似乎被简化成了一个标准答案——获得一流大学的文凭。

“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喜欢能送更多学生去重点大学的学校,(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这个。”首尔大学21岁的大三学生金荣仁说道。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政府在迈入新世纪后一改建国以来坚持的教育平均化政策,开始促进“英才教育”。一批拥有自主招生权、收费高昂、进入顶尖大学比例也更高的私立高中应运而生——这些广受追捧的“精英学校”,被认为是韩国顶尖大学的“预备校”。

然而,英才教育所滋生的社会不公现象,伴随着韩国接连两任总统朴槿惠与文在寅的亲信被曝子女入学丑闻而饱受指摘。

“人们迫切要求教育公平。”在10月的一次部长级教育政策会议上,韩国总统文在寅说,“由于缺乏公众信任,教育系统面临危机,越来越多人感到绝望,他们认为教育已成为继承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一种手段。”

这场会议中,文在寅重复提到“公平”达20多次。彼时,正值文在寅心腹、前法务部长官曹国女儿大学录取丑闻正甚嚣尘上之际。10月14日,就职仅一个多月的曹国因丑闻引发的民众大规模抗议而黯然辞职。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教育会议上多次强调“公平”

11月7日,韩国教育部宣布,为了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从2025年3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私立高中,未来这些学校的学生选拔方式将与普通高中相同。

“我们确实需要改变现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这个政策。这也是大多数人想要的。”作为韩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亲历者,金荣仁同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但他同时质疑,上述政策的结果未必会如预期一样好。

韩国社会曾一度以“机会均等”的教育制度为傲,如今,人们对于教育作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工具”的信心正在逐渐消失。在私立精英学校存废争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几十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唯名校论”执念。

在这一畸形的“成功学”执念下,追求形式平等的教育改革或将只是徒劳的尝试。

“SKY”名校直通车与“天空之城”

2014年,金荣仁考上了韩国最出名的六所科学类高中之一——釜山科学高中(KSA),3年后,他如愿进入了韩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首尔大学。

科学技术类高中是韩国政府设立的具有特殊教育目的(简称“特目高”)的学校种类之一,包括外国语中学、艺术类中学、国际中学等。尽管金荣仁所在的学校是公立性质的,但同类“特目高”学校大多是私立性质。与公立高中不同,这些学校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给有不同专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不同的教育体系。

“我们高中就是一个‘翻版大学’,有研发类项目、海外培训项目等。在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大学数学和科学知识,这样在进入大学后就能减轻些负担。”金荣仁说。

韩国高校学生学习场景

除了“特目高”,另一类备受关注,是“自律型”私立高中(简称“自律高”)。

比金荣仁大2岁的金希珍2012年进入梨花女子大学附属高中的时候,正值自律型私立高中在韩国开始流行起来。所谓“自律高”,是与公立学校相比,可以自主招生、管理和制定学习课程的私立学校。

梨花女子大学附属高中原本并不是一所私立高中,2009年韩国政府首次推出自律型私立高中改革,次年,这所学校“变身”成为了一所“自律高”。

韩国政府最初允许私立学校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但是近年来,私立学校越来越成为少数精英人群子女的名校“直通车”,与其设立的初衷越来越不一致,也与韩国政府一直倡导的提供公平教育机会的原则背道而驰。

“在今天的韩国,一个高中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唯重点大学(升学率)论’。所有学校关注的不是‘学科专业’,而是‘上一流大学的学生人数’。‘自律高’和‘特目高’都是如此,这也是政府启动改革新政的原因。”金荣仁说道。

据《亚洲日报》报道,韩国前教育部部长金尚坤曾在2017年的一次讨论会上表示,外语高中和私立高中已经成为大学入学的“直通车”,这一现象应当被制止,有关学校还被排名,这些学校已经偏离了当时设立的目的,成为了高考升学的“补习班”。

“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开始上课,下午四点放学,但是同学们往往都在学校学习到晚上十点再回家。”金希珍至今仍对高中时日夜“刷题”的生活记忆犹新。

2002年,韩国制定的《英才教育促进法》生效,旨在给天资聪明的学生以特殊教育。自那时候起,各种科学类高中、外国语高中等特殊目的学校开始出现。而如梨花女子大学附属高中一般的公立高中也纷纷趁势转型,以赢得更好的声誉和“掐尖”更优质的生源。

久而久之,韩国高中事实上被分成了“一流”和“二流”等特有的“等级”。为进名校,学生的升学压力提前加码,家长则要超额担负更高教育费用。看似光鲜的“精英高中”,实则成为了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不堪重负。

“大部分来这里的同学都想要考‘SKY’,我也是其中一个。”金希珍口中的“SKY”是韩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首字母缩写的简称,代表着韩国最优质的精英高等教育。

每一届新内阁和国会组成完毕,韩国各大媒体都热衷于渲染这三所大学毕业生所占内阁成员与议员的比例。据《光明日报》去年8月报道,根据不同机构多年分析的结果显示,韩国权力精英中,SKY三所大学的毕业生占据近半壁江山(40%-50%)。

讲述韩国现实教育问题的韩剧《天空之城》剧照

去年,一部以“SKY”为名讲述现实教育“围城”的韩剧《天空之城》(SKY Castle)引发热议。

剧中,大多住在首尔江南地区、非富即贵的四个家庭个个望子成龙,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不惜成本地投入,占尽韩国最好教育资源,只为将孩子送入竞争激烈的SKY顶尖学府。

而这,正是千万历经升学之苦的韩国学子与家长的真实写照。

“唯名校论”与变味的教育

对于自己的学校被称为“精英学校”,金荣仁和金希珍都没有否认。“我认为这是真的,因为我的许多朋友的家庭真的是‘精英’。你花的钱越多,接受的教育就越好。”金荣仁说。

金希珍高中时每年学费需400万韩元(约2.4万人民币),而普通公立高中仅为80万韩元(约5000人民币),差距达五倍之多。

不过,金希珍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中还有两个妹妹,全职工作的父母为了支持她读私立高中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尽管如此,韩国的许多父母仍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进数量有限但往往有着更高的顶尖大学录取率的精英中学。因为在韩国,考取一所知名大学的意义被看得极高,被认为是会影响一个人从就业到结婚几乎所有人生大事的关键。

据韩国政府统计,截至2019年4月,韩国私立高中数量仅为79所,约有4%的高中生就读于这些学校。相比之下,在另外1555所公立学校中,有110万学生就读。然而据《中央日报》10月报道,首尔大学2019年入学的新生中超过四成毕业于精英高中。

在此背景下,韩国精英高中的入学申请人数每年持续增加、入学越来越难。层层施压下,韩国学生的升学压力不断前置,通常要从小学就开始准备起来。

因而,在“唯名校论”的指引下,教育考学道路上的“战斗”往往早在每个人出生后不久就已打响。

韩国高考前夕为孩子祈福的家长

而事实上,在韩国现代教育史上,私立学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百废待兴的韩国社会曾长期推行教育平等化政策,彼时,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适龄学生都机会均等地接受教育。

这对于大多数社会底层的贫穷家庭来说,弥足珍贵,韩国人曾亲切地把当时的教育体制称作为“小水沟里也能出条龙”——或者说是让孩子爬上更高社会阶梯的途径。

1970年代,韩国政治强人朴正熙一度大举推行教育平均化政策,更强调教育统一化,每个阶段所有的学生使用统一的教科书,取消初高中入学考试,废除重点学校,中小学生全部就近入学。

55岁的金恩勋正是在那个时代读的高中,对于当时的教育政策仍记忆犹新:“当时韩国政府严格实施教育平均化政策,不允许学校自主举行入学考试;不允许各高中学校按高考成绩划分重点非重点校;不允许私人通过‘赞助费’方式走后门入学;也不允许老师和重点大学学生去学外办补习班‘赚外快’。”

韩国教育平均化政策推行40多年来,拥护者和批评者比例相当。拥护方认为,该政策对防止教育不平等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有积极的作用,批评方则认为,“教育平均化”政策剥夺了学生“选择教育的权利”,人为拉平学生天赋的优劣差距,是用“标准化教育扼杀学生个性”。

这种情况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才发生变化。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允许成立特殊目的学校实施“英才教育”。然而,“英才教育”实施二十多年来,教育仍不可避免地变了味。

韩国顶尖学府录取精英高中学生、高收入家庭子女的超高比例,令批评者抨击名校成为了既得利益阶层代代相传的工具,更强化了教育资源的“等级”制度和社会阶层的固化。“寒门”更难出“贵子”。

然而,对于一些只是平均收入的家庭而言,在教育上的巨额投资往往为家庭生活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乃至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韩国先驱报》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首尔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父母认为他们是所谓的“教育贫困”者,即“因高额教育费用而陷入贫困的人”。除去精英学校的学费外,在韩国盛行的校外补习机构同样榨干了钱包。

据韩国SBS电视台2017年9月播放的纪录片《课外教育的悖论》,片中接受采访的多数家庭的花费都超过了100万韩元,甚至有些家庭超过了300万韩元(约18000元人民币)。子女的课外教育费用已经成了韩国城市中产阶层家庭的重要开支,201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甚至有近半(43%)家有学龄子女的受访者称,“没钱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据韩国统计厅发布的《家计动向调查2015》报告,韩国社会20%的上位阶层和20%下位阶层在教育费用支出上的差距达到了29倍,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2016年的另一份调查也显示,高收入家庭子女的课后学习时间明显超过了低收入家庭。《天空之城》所展现的富人孩子拥有更多教育资源进而更“优秀”似已成为事实。

因而,有专家尖锐地批评称,精英私立高中意味着数十年来韩国政府为提供公平的高中教育而进行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教育均等化,是公平还是倒退?

围绕公立、私立教育争议的背后,是这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实行过千年科举考试制度的国家对下一代教育极为重视的传统。

在韩国每一届总统选举中,“教育政策”都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韩国的教育部长通常由副国级领导担任。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24年中,韩国仅对高考政策就进行了多达16次的改革。

今年8月初,在前韩国司法部长曹国女儿在私立高中就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并被重点大学录取的丑闻揭露后,民众对于私立教育不公平性的批评变得更加尖锐,也令得文在寅政府火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灭火”。

11月,韩国教育部长柳恩海宣布,从2025年3月起,所有自律型高中、外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全部都将转型为普通高中。“我们很认真地看待民众对教育差距拉大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的关注。”她说,“这些(私立)中学已经太关注于让学生进入顶尖大学。”

柳恩海表示,在2024年以前,私立中学仍可以保留其办学模式,但从2025年3月开始,这些学校的招生权将被收回。不过,学校可以保留校名和专业课程。

今年10月,韩国政府还曾宣布将加大投资,在未来五年间拨款2万亿韩元(约120亿人民币)提高公立学校的办学质量,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更紧密地进行教育,并于2021年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废除精英私立学校曾是文在寅竞选总统时的承诺,也是他的首要政策目标之一。自2017年上台以来,就已多次传出要废除私立学校的消息。此前,文在寅政府通过定期评估私立学校是否符合特定标准以保留其运营许可证的做法已“废除了”多所私校的资质,不过多数私立学校仍通过司法程序作出抵制。9月,政府对彻底全面取消私立学校的政策进行了讨论,而后曹国事件引发的民众大规模抗议,最终促使了新政策的推出。

韩国教育部宣布教改新政的发布会

不过,对于废除私立学校,韩国社会上下的看法并非没有分歧。

据《韩国先驱报》、《韩国时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韩国多个大城市的教育当局对政府此举表示欢迎,但精英学校及其学生家长则谴责政府的决策。

一直主张废除精英学校的首尔教育总监曹喜昖认为,这是韩国迈向一个平衡而多元化的高中教育制度的一天。

毕业于公立高中的权兵昱告诉澎湃新闻,他赞成废除私立高中。“在对高考敏感的韩国, 私立高中对高考的直接影响就是不平等。”他说道。

韩国教师协会联合会却认为,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在“宣布放弃多元化的学校”。联合会在声明中说:“这并不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即在迈向工业4.0时代,根据学生的志向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和高水平的教育机会。”

韩国自律型私立学校校长协会的会长金哲庆更是表示,废除“自律高”的做法其实是以公平为幌子的倒退现象,“私立高中如果有问题的话,应该进行改善,而不是废除所有私立学校,这是要瞬间消除这些学校长期以来的教育经验和历史。政府这个不负责任的决策的后果,最终会由学生和家长来承担,混乱和冲突只会加剧。”

“本届政府的宗旨是‘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机会’,认为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达到资源平均化,但是我不认为是我们应该走的方向。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了让他们成长,我们需要不同的教育体系。我们的确需要改革,但是未必是这样方向。”金荣仁表示。

韩国一些媒体也认为,韩国实行的教育平等化能不能真正使学生受到平等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仅仅做到教育机会对学生们相对均等并不足够,各地教育投资的多少、学校的设备、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的差别以及师资力量雄厚与否等因素都可能产生不平等教育的后果。

曾经目睹多届政府推出类似改革措施的金恩勋认为,只要“唯名校论”依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改革措施就很难达到成效。

“如果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竞争压力,那么废除私立高中不是根本的方法,因为即使废除了私立高中,竞争也不会消失,而是会以其他方式继续出现,比如说更多的课外补习班。”金希珍同样强调,“只要名牌大学效应还存在,对于类似私立学校的需求就不会消失。”

废除精英学校,消除的仅仅是入学条款字面上的不平等,只要社会更深层的不平等仍在,一切“教育均等”政策或许只是公平的错觉。

(澎湃新闻记者廖婧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下级分类

应该讲讲《音乐鉴赏》这门课。这门课,是孩子分享读书心得时知道的。

这是高中的一门音乐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讲。

据说,现在的孩子知道很多,但这门课程中的许多东西,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知道这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孩子这些方面知道的太少,同时又收到太多的其他方面的影响。本没有必要知道这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但因为受到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太多,就有这方面知道多一些的必要了。

喜欢听的并不都是好的。就像喜欢吃的未必有利于健康。大人应该帮助孩子们学会鉴别。不应该忽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有人说,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好,听到、吃到了很多好听、好吃的。好还是不好,真好还是假好,这门多年过去了,结果也出来了,过来人应该多少有些反思了。 有的好听的,把思想听坏了,有的好吃的,把身体吃坏了……

这门音乐方面的课程,应该让孩子们通过讨论。让孩子们对不同时期的音乐进行批评。既然用音乐影响孩子了,就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批评,有批评的权利,让孩子们通过批评学会鉴别好坏,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批评让作为听众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对课本的批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有利于破除迷信。

音乐应该是用来解放孩子们的,它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无形束缚。靡靡之音就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束缚。现在孩子们听到的相当多音乐和歌曲都是靡靡之音。应该通过加强音乐教育对抗这些靡靡之音对孩子们的恶劣影响。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